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靜修
探討恢弘的不二法問題?
<定義>
經云:異相因有性,是名無二。
說明:任何異相,皆不二之性(佛性)所攝;
起世間智 ,說是因所作;
起出世間智,說是性所攝;
不是不二有世出世間的分別,是智性讓不二顯現出世出世間,
不二若區分為世出世間,不二就壞了。
<「不二」的動、靜二相>
不是不二有動、靜,而是念頭導致不二顯現出動、靜二相。
若不二有動、靜,不二就壞了。
※念動之時、念不動時,不二是個怎樣的法相,要詳審自心現量。
→念動之時:
你要從「見性」去入不二;若不見性(因),你無法判斷「
兩端」,隨見異相都說是兩端,你將錯亂無序。
請問,「佛說」、「外道說」是不是兩端?
若是,不二就成了謗佛;若不是,你如何判斷。(補充一)
→念不動時:
不二是極靜,故疾入聖。
這個極靜,不但不存一法、一心、一義、一物、一真,就連不
二本身亦不存在,否則怎能說是極靜。這是不思議智最勝境界
,要急相應,唯言不二。
<不二法與緣起、如來藏>(補充二)
※是如來藏攝受不二?還是不二攝受如來藏?
若無不二之性,真心妄心說即壞,如來藏就無義了;
若無如來藏 ,你學習不二法是不受影響的;
故知,肯定是「不二之性攝受如來藏」。
※入了「不二是寂靜」必能明白「如來藏是幻」:
念動之時,不二會顯現真心、妄心說的如來藏境界相。
故說如來藏「非無」。
念不動時,不二寂靜哪來的如來藏境界?(除非你靜不下來)
故如來藏「非有」。
非有非無,故說如來藏是幻,為化佛說、不為法佛說。
→為道日損;入聖,是把自己學的法給破了而得,不是因為學了
甚麼法可得。不二法有自滅的能力,故祖師爺說,要急相應,
唯言不二。(學如來藏的,你打死他都不敢滅了如來藏)
※如來藏,在禪門最初的經典四卷楞伽經中就出現了,後期祖師、
禪師為何都不太怎麼提了?當然不是誹謗如來藏,而是境界到了
不太需要這樣的方便。
<不二法的軟肋>(補充三)
問:若您常陳指兩端,你憑甚麼認定那是兩端?
問:請朋友展述你對不二法的參悟、運用?(多多益善,相互參研)
8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4 年前如來藏境界的運用實務探討?
<引言>
※我不說有沒有「真心」,因為「實相」離於有無。
說有→是起了「當有因」念頭,我不反對、也不執著。
說無→是程度不夠,沒必要與見不著如來藏的人討論。
言說都是方便,重點還是在「能否入如來藏境界而行如如」。
※前兩題談「六因(自覺念頭;覺自心現妄)」、「緣起(智慧觀照
;審自心現量)」,沒養好這兩種基本功夫,無法入如來藏境界。
※對「心(如來藏)」的觀點:
世間智 →斷滅相。
依「無我、緣起」把「心」看成了斷滅相;但佛論「無我」與
「如來藏」只是異名,這種推論等於說「無我」是斷滅相;我
遠離這種無慧的論說。
出世間智 →不生不滅相。(性、真)
很多禪師與大乘經典是採用此觀點為方便。楞嚴經亦採用此觀
點。這是個不錯的方便,有利學習。
佛乘上上地→幻。(聖差別相)
這境界太抽象,不小心就掉入斷滅論,可以先不管。
喜歡了解的朋友可以看(補充一)。
此處僅解釋「幻,不是斷滅相」。
有緣生死→幻,非有非無;
既然不取有無,當然就不入斷滅相。
只要不墮入世智聰變的斷滅相,都不妨礙我們此題對「如來藏境界
」的討論練習。
<問題說明>
如來藏是諸佛所行的境界,明白如來藏很容易,楞嚴經七處徵心多讀
幾遍就明白了;但運用困難,不會用也沒真懂,舉例:
經中論到「緣、因」之相時,提到了「離俱生、離漸次生」,這種境
界就是如來藏境界的論義方式,
非俱生 →說俱生,不就分不清楚因相、緣相。
不得因相,所以不對。
非漸次生 →說漸次生,「因、緣」誰才是我。
不得我相,所以不對。
非不漸次生→無子不名父,那就因緣錯亂了,所以不對。
解釋完了,很容易懂吧;但你就是起不了這樣的境界,只聽懂也是沒
用的,境界到不了就沒意義。
→參考經文:(補充二)
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漸次生不俱生。所以者何。
若復俱生者。作所作無分別。不得因相故。
若漸次生者。不得我相故。
漸次生不生。如不生子無父名。
大慧。漸次生相續方便不然。但妄想耳。
因攀緣次第增上緣等。生所生故。
大慧。漸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計著相故。
漸次俱不生。自心現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
大慧。漸次俱不生。除自心現不覺妄想故相生。
是故因緣作事方便相。當離漸次俱見。
問:請隨舉一個例子來展現您所行的如來藏境界?
(此題有點難,首先你要對如來藏毫不懷疑;其次,你要具備強大的
「智慧觀照、自覺」能力。)
11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4 年前你對「緣起」的妙用,有何心得?
<引言>
※說到緣起,大多想到「無明緣行...」,推論過多次了,略。
緣起法(內緣法)僅是緣起的特例:
識緣名色、六入、觸.....,是專門闡述內緣的公式,
就好比數學上的泰勒展開式,很好用,但僅是一個特例。
※緣起是說通、不是宗通:
說通→如來藏、緣起(觀照)(理雖可悟)(知見解脫)
宗通→念 (修行)(事卻難除)(知見行深)
我相信很多程度高的朋友一定同意,如來藏、緣起,是可以一悟
即達的;但六波蘿蜜,沒有一步登天的。
※緣起,要回歸到「此有故彼有」的基本定義,才會寬廣。
<問題說明>
緣起,非常的重要!
但有些奇怪,似乎很多朋友對緣起看的太膚淺了,往往墮入了邪見
,符合緣起的行為,他說成是不懂緣起;不遵緣起法則的,他卻說
這才是懂緣起;更有甚者,誹謗緣起,認為那是不究竟法。
邀請朋友們一起發表你對「緣起」的運用實況;互相觀摩學習,大
家一起成長,一起參研「緣起」的浩瀚。
問題:試著闡述你對「緣起」運用的實況?
<我個人對緣起的心得(緣起法的功德利益)>
※緣起,簡化了佛理的學習。補充一
※緣起,辯證「禪法」的正邪。補充二
※緣起,轉識成智。補充三
※緣起,得開悟。補充四
....
9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4 年前觀察念頭最初的現象?
<引言:悟得修行的精隨>
※從緣起、妄想、如來藏的關係,悟得修行的精隨:
初學→依「緣起自性」起「妄想自性」成於「成自性(如來藏)」。
深入→依初學的基礎,親自照見六因(妄想自性所攝念頭)。
最終→徹底的了悟,六因不依緣起,因本無因。
至此,才算明白「以無念為宗」,悟得修行的精隨。
※念頭最初的狀態與升起後的習氣:
最初的狀態→六因(執有、攀緣、相續、作、妄、待)
起後的習氣→愚夫、世間聲聞、出世間、上上地、如來地
<引言:波羅蜜(渡化)的由來>
當有→離有無(佈施波蘿蜜)佈施要強調無住相,離有無是重點。
攀緣→隨緣 (持戒波蘿蜜)心能隨緣,心就無非,心地無非是真戒。
相續→寂靜 (忍辱波蘿蜜)寵辱不驚才是忍辱,離相續是重點。
作 →無為 (禪定波蘿蜜)無為是重點。
妄 →自覺 (般若波蘿蜜)覺迷迷自滅的境界,自覺是重點。
六度以般若波蘿蜜為基;同禪門四卷楞伽
經以自覺為基。
待 →???(精進波蘿蜜)????
學過六度波羅蜜的人很多,但知道佛為何而說六波蘿蜜的人卻不多;不
明所以的操作六度,就像大船在海上卻舵機故障的無方向亂跑。
不見六因,就沒有六度;好比不知苦,就沒辦法行四聖諦。(補充一)
<主題:觀察念頭最初的現象(六因;拋磚引玉)>
無聊:平常攀緣習慣了,攀緣的念頭源源不絕的冒出,一但沒東西可以
攀緣了,「攀緣因」的念頭卻止不住,就變成了「無聊」。
「無聊」並非是緣起相,反而是緣斷了才出現的。這種因相,你
學緣起一輩子都無法發現。
相續:你在佛版發問,有個朋友總是針對你雞蛋裡挑骨頭,你還沒看他
的言論,才看到他名字就開始煩了;看到他的言論,就是去挑個
毛病,不然心裏不舒服;這就是「相續因」的念頭所造成的,並
非是那個朋友造成的。
「相續」並非是緣起相,反而是遮蔽真實緣起的迷障,好比那朋
友此次發言是真誠而實在的,你卻被相續因所惑,拒絕詳審;這
種相續因的問題,你無法從緣起去發覺。
五蘊本空,之所以會積聚成蘊,並非緣起,緣起早就滅了;是成
自性與「相續因」讓其作妖作怪;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所緣滅,
五蘊就掰掰了。
使壞:人都想當正義使者打擊邪惡;當他找不到打擊的對象,自己會故
意去使個壞;這就是「作因」的念頭造成的。佛版有些朋友,不
是沒有智慧、也不是沒有佛學素養,但他就是要故意使壞,這都
是「作因」的念頭造成的。
「作因」並非是緣起相,你無法從緣起去了解。
實證:雞鳴狗盜之輩,你給他一個愛國任務,他就搖身一變成了
民族英雄;他哪有變?是你把他的作因導向了正途而已。
但他依然是凡夫,作因並沒有修除;沒事做了,又開始雞
鳴狗盜之事。
........
(觀察竅門:必須參悟到離緣起相的,才是因。)
............
問一:請分享您觀察六因的經驗?(多多益善)
問二:關於「待因」,請朋友們多費一點心,一起參詳?
(這個待因,我始終觀察不清楚。 )
(經文:「待因者。滅時作相續斷不妄想性生。」)
6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4 年前二六時中常觀己念,到底如何觀察「念」?
<觀察念,到底在觀察甚麼?>
※首先,必然是觀察糟糕的念頭,虛矯心、傲慢心、忌妒心.....
時時懺悔,觀察久了自然消滅,達到心地無非自性戒。
戒字攝心,若不先攝心,修行都是枉然。
※其次,觀察念頭兩個層面:
一是最初的現象:不外是六因。(略)
二是起念後的習氣。(此題的重點)
※最後,實修。
息念(進出滅盡定)、止念(入如幻)、自覺起念(覺行)、控制話
頭、活用三乘...;最重要的,時時刻刻盯住自己的念頭。(略)
<主題:念頭的智性分析(習氣)>
※世間智:(計著於有、無)
聲聞聖種性的世間智性,只有一個練習,就是「理則思維的邏輯(
緣起)」,常見的錯誤:
→跨時代的謬誤。
宋朝說「小姐」是貶低人的名相;現代卻是尊敬的名相。
錯亂時代的胡亂對照引用,荒謬。
→跨空間的謬誤。
印度說的算命是江湖、中國說的命理卻是君子學,完全不是個緣
起相;經典說算命是不正業,就拿來汙衊中國的四書五經。
無知的把印度、中國、日本社會基礎文化不一的現象錯亂引用,
我相除不掉,當然荒謬。
→跨經典的謬誤。
每一本經出世的時空背景都不同,胡亂互引名相,荒謬。
這些錯誤的關鍵,都是因為不明白「名、事妄想」,以為名、事有
標準答案;會犯這種錯誤,是「緣起」沒有學好。
※出世間智:(冀望自共相計著)
見性(自共相建立),方可以起出世間智。
一旦起了出世間智,就可以「依性(依真)」而論;因為「性」是
不生不滅的,故依性(依真)可以達到跨時代、空間、經典來論述
問題,突破世間智的限制。
問:世間智、出世間智,都會起「有、無」想,有何不同?
答:補充一。
出世間智,觀計著的是聲聞種性、不觀計著的是緣覺種性。學法論
義,以聲聞種性為主。
問:緣覺種性,說冀望自共相計著、又說不觀計著,甚麼意思?
答:補充二。
※出世間上上智(上上地):
只有徹底的知幻,達到性相具泯,才可以入佛乘種性義。
不起佛乘種性,達不到離心、意、意識的三昧境界。
※如來地:
此是不定種性義;聲聞、緣覺、佛乘種性,皆可隨意運用。
經文常說到「不覺自心所現,分齊不通。」。(補充三)
意思是說,不自覺自己起了甚麼樣種性義的念頭,在思辯上毫無章
法、張冠李戴,當然不通。
如來地起世間智,必然邏輯理則通順、��不執著我所;(無我相)
如來地起出世智,必然不執於性;(無人相)
如來地起上上智,必然不作聖解。(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去上海玩,你不能說你是上海人;到如來地修煉,你不能說自己是
如來。如來,必然思辯邏輯通達、見一切性、入如幻三昧、無我人
眾生壽者相。
------------------------------
問:起念要如何超越世間智?
問:對自己的起念,你到底在觀察甚麼?
(這是個無解題,隨喜朋友們的方便。)
6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4 年前由量子力學所證明出來的佛論(如來藏、阿賴耶)探討修行的主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E9R9NRPcyY&index=...
霍金是第一個發表「黑洞」的學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zeo0nJaEI
這一篇與霍金最新新的發表,無縫銜接了佛論如來藏的觀念。
※正觀:
時空是直線座標;黑洞是弧線座標;所以黑洞看起來是個圓泡沫。
當我們把黑洞裡的弧線座標拉直....
時空成弧線座標;黑洞成直線座標;所以世間看起來就是圓泡沫。
正觀,就是要以黑洞為本,來觀察宇宙。
就是以如來藏為本,來觀察世間。
這就是「依真」的概念。(依黑洞座標正觀的概念)
※海水與海浪:(如來藏與阿賴耶,非一非異;如來藏非有)
一切事物墮入黑洞(如來藏),都會在其表面形成二為碼(薰習),
這個二維碼就是所謂的阿賴耶。佛說一切相的根本都是明暗、動靜、
...生滅,都是二維碼;與科學界的觀察完全一致。
黑洞比喻為海水,一切投影出來的現象都是海浪。
依霍金的理論,沒有二維碼就沒有黑洞,這個阿賴耶與如來藏,非一
非異;霍金下了個定論,並沒有黑洞;這與佛學說成自性攝如來藏的
觀念一致,如來藏非有,這僅是成自性所攝的現象。
※世間是個泡沫:
世間根本不存在,這是有情眾生把黑洞的二維碼(阿賴耶)投射出來
的幻象;佛學上說「唯心(黑洞)所現,唯識(二維碼)所變」。
試想,當你完全明白這些物理現象的描述,你現在所看到的世間,是
個圓泡泡、還是個投影出來的假象。
你能不相信「世間是個破沫」嗎?
※佛論更深入的地方:聖
科學界目前為止,還沒有討論到黑洞的自相,佛學上已明確的說,這
是成自性所攝受的現象。佛學所說的聖,必須是自性如幻(能所具泯
),就是說「黑洞、世間都不存在」,這才是聖。
※緣起在哪?
黑洞的二維碼就是「識」,從黑洞二維碼變化成世間一切生滅的過程
,就是緣起所描述的現象。
※妄想自性在哪?
如果成自性所攝當成一個電腦;妄想自性所攝就是電源。
當電源關閉(妄想止息),電腦是不會在螢幕投射出3D世間的。
妄想自性的電源(0、1)現象,佛學用生、滅來說。這也是為何黑
洞表面是二維碼的關係,因為妄想自性的關係,此更可以推論,阿賴
耶也是二維碼。
簡單講,一切的現象都出自妄想。
故佛說,由汝妄想故有空性。
(黑洞不是空,以黑洞正觀宇宙如一個泡影,那個
泡才是空。)
故佛說,念不動時,本無空見、亦無時分。
故佛說,十法界乃妄想所成。
這都是電源的概念,只是這個電源(妄想)不單純。
但是,電源不是一切,沒電源不代表沒電腦;所以,妄想自性、緣起
自性、成自性不可混淆,誤以為只剩下妄想自性而已。
-------------------------------
問:你認為宇宙是個有情、還是無情?
問:修行若不以般若為主,有情與無情可還有差別?
(這是個無解題,隨喜各位朋友的智慧展現。)
6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4 年前四卷楞伽經所述如來藏可以歸類為「唯識論」嗎?
<經文>
大慧。若有沙門婆羅門。欲令無種有種因果現。及事時住。
緣陰界入生住。或言生已滅。
大慧。彼若相續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諦。
破壞斷滅論。
所以者何。以此現前不可得。及見始非分故。
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種。不作牙事。
如是大慧。若陰界入性。已滅今滅當滅。自心妄想見。
無因故彼無次第生。
大慧。若復說無種有種識三緣合生者。
龜應生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
有種無種說有如是過。所作事業悉空無義。
大慧。彼諸外道說有三緣合生者。
所作方便因果自相。過去未來現在有種無種相。
從本已來成事相承覺想地轉。自見過習氣。作如是說。
如是大慧。愚癡凡夫惡見所害。邪曲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
說明:
※破壞斷滅論:
由陰界入生住,霎那生滅,故說現前不可得。(此為斷滅論)
既然「現前不可得」,還說甚麼若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諦,
不就有所得了嗎,故說其破壞斷滅論。
※無因故彼無次第生:
見的初始,並非見相分中的見分,而是「自性妄想」。
如果是陰界入生住,不覺「自性妄想(因)」,就成了無生義;
無生,當然就沒有次第生;
故其相續事生涅槃道業果諦等等次第,都不存在了。
故知,說陰界入生住、又說若相續若事...,是自矯言語。
※違決定義:
根塵識三緣和合,三處皆空,是誰決定?
故說,三事和合所作事業悉空無義,其違決定義。
在唯識學,見的開始,是見相分中的見分。楞伽經卻是反對的,此
經,見是由性妄想開始的,而見相分卻是緣起作用後的無生義,既
屬無生,即是相說,即是不了義。
判楞伽經為唯識的讀者,顯然對四卷楞伽經的認識不足。
-----------------------------
問:由此段經文可知,根塵識三事和合、有種無種、自證分、見相
分等等,這些唯識必須用到的基本論述,都被楞伽經否定其根
本論義,成了一種不究竟的相說。
請問,
這樣的楞伽經所說出來的如來藏,能說是「唯識論」嗎?
反過來問,
唯識的基本論義都被此經判為相說,相裡尋真哪有真,有可能
從唯識學去明白楞伽經所論的如來藏嗎?
(此段經文的內容論述,與入楞伽經是南轅北轍的,四卷楞伽經說
「破壞了斷滅論」,入楞伽經卻說「是斷滅論」。)
1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關於「有無」的論述?
<經文>復請世尊。唯願為說一切法有無有相。
.........
佛告大慧。此「世間依」有二種。
謂依「有無」。及墮「性非性欲見不離離相」。
(依「有無」)
大慧。云何世間依有。謂有世間因緣生非不有。從有生非無有生。
大慧。彼如是說者。是說世間無因。
大慧。云何世間依無。謂受貪恚癡性已。然後妄想計著貪恚癡性非性。
大慧。若不取有性者。性相寂靜。
故謂諸如來聲聞緣覺。不取貪恚癡性為有為無。
大慧。此中何等為壞者。
(依「性非性(離相)」)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彼取貪恚癡性。後不復取。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如是解。
大慧。非但貪恚癡性非性為壞者。於聲聞緣覺及佛。亦是壞者。
所以者何。謂內外不可得故。煩惱性異不異故。
大慧。貪恚癡若內若外不可得。貪恚癡性無身故。無取故。
非佛聲聞緣覺是壞者。佛聲聞緣覺自性解脫故。
縛與縛因。非性故。
大慧。若有縛者。應有縛。是縛因故。
大慧。如是說壞者。是名無所有相。
大慧。因是故我說寧取人見如須彌山。不起無所有增上慢空見。
大慧。無所有增上慢者。是名為壞。
墮自共相見悕望。不知自心現量。見外性無常剎那展轉壞。
陰界入相續流注變滅。離文字相妄想。是名壞者。
<說明>
※依「有、無」:
依有→世間因緣生,不是不有,是有生。
舉例:愛緣取,愛集不是不有,故偏執的說愛是因。
但佛說的因,指的是性妄想,不在緣集上,故這種說法
就成了「世間無因」論。
依無→當我們起了貪嗔癡性,說他是非性(離自性,無生),
就偏執說是無,故說依無。
但佛說無生,非不生。
這種說法,就是依無,並非佛所說。
※依「性非性(離相)」:
如來聲聞緣覺(內)、貪嗔癡性(外),不取有無。
性說,並非「先取貪嗔癡性、再不取」。
如果用「先取、再不取」的方式論就錯了。
先取 →則貪嗔癡性非性就壞了無生義,成了「自生」。
(無生:不自生、非不生)
再不取→則壞了如來聲聞緣覺的種性義,成了「無事」。
(種性義:非有事非無事)
性說,縛與縛因,非性。
若說縛與縛因是有,就錯了,此等觀念,會導致甚麼都
無法面對,都是縛,故隨即墮入妄想無所有。
這種錯誤最嚴重,故經說「寧取人見如須彌山。不起無
所有增上慢空見」。
性說,是內外不取。
佛聲聞緣覺,自性解脫,故不取;非無事。
貪嗔癡性,是無生義,故不取;非不生。
當依「性非性(離相)」,卻不覺自心所現,還是錯的。
自覺,方可於世間依「性非性(離相)」,是此篇的教法。
※楞伽經很地方說到佛起聲聞緣覺種性,此段經文也是如此的論說
,故知,不會聲聞緣覺,卻說自己是一乘佛,只是夜郎自大,無
有是處。
問:甚麼都不依,就成了「無所有增上慢空見」;請問,於世間,
您是依、還是甚麼都不依?
問:您於世間依,若不依「有無」,你是依什?
7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探討「無生、無二」的經論、義、實務?
<經論>(詳如四卷楞伽經卷一最後)
無生→離自性即是無生。
無二→異相因有性故。是名無二。
這兩句經文,算是對「無生、無二」的定義;此二句皆是以「性說」為論
,因其是「計著自性」而說,故都屬「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法說。
反之,若不計著自性,由經文可知,根本沒有無生、無二可說。
<義說>
自性(異相因自性)→性妄想(異相因)→異相(陰界入心)
※無生:
「異相」由性妄想生,不由自性生,故說其「離自性」,是無生。
不明白性說的人,看到甚麼都說無生,甚至把自性起用、一切因相都說
成了無生;用即了了分明,聽人言、不如觀其行,看他如何運用「無生
」,就明白他懂不懂無生義。
※無二:
見到了「異相因有性」就達到「一切法不二」;
見不到「異相因有性」,一切兩端、邊見說,皆是鸚鵡學嘴的無智之言。
<實務>紅綠燈
異相 →紅燈停、綠燈行
異相因(自相)→安全
不能明白性說者:
只會說「紅綠燈是兩端」,然後就傻了,好像不適用於開車上路,瞎
說「不二法是論最高境界、不適合一般見聞覺知」。
明白性說者:
對於紅綠燈這異相,必然可以觀照其異相因自性是「安全」;當他計
著此「安全」(自相),他無論是見到紅燈、綠燈、故障的紅綠燈、
有人闖紅燈、車輛故障而無法遵守紅綠燈、救護車、砂石車,這種種
於十字路口發生的一切現象,都是計著「安全」這自相。
故,他是真實的達到「一切法不二」,這十字路口的一切現象,對他
而言,皆是無二。(如:「平安是回家最快的路」,就是標準的不二
法,是「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法,因為他「計著這個平安」,就
是個「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實務>種性義
異相 →愚夫種性、聲聞種性、緣覺種性
異相因(自相)→非有事非無事
不能明白性說者:
對於愚夫、聲聞、緣覺種性,畏懼到不行。
此一類人,最嚴種的問題就是誹謗聲聞,明明自己起了計著相,否則
不可能有言說,卻又死不承認自已起了計著相。
經文說,於自共相計著,是名聲聞;
於自共相不觀計著,是名緣覺。
凡事對自己要誠實,如果對自己有沒有起計著(聲聞),都不承認,
那必失去了真誠,無誠就不必學佛。
明白性說者:
愚夫、聲聞、緣覺皆不二,如何運用都不會是問題,故說是一切法不
二,故能成就最勝如來身的「不定種性」。
<結論>
※不二法的運用又廣又深,故說是一切法共相;從陰界入心的紅綠燈,到
起一切法的種性義,都由不二所攝,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性說
的精髓之所在。
(能入不二、必然見性;能夠見性、當入不二。)
(不入不二、不通性說;不通性說、非真不二。)
(性說不是幻法,幻法是與其搭配的「觀法」。)
(幻法與性說(不二)的並用,是如來藏智慧相住。)
※二(異相)由一(異相因)有,一(異相因)亦莫守。
這是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法,其計著「異相因自性」,並非計著「異
相因」,故說一亦莫守;卻不是愚痴凡夫墮入一切不計著相,不二法是
一切法共相,不會是單純的緣覺不計著相。(同上種性義所解)
問:可有個自外於「性說」的「無生、無二」可說?
問:若一切不計著,可有「無生、無二」可說?
問:種性義有五,分別是各別無間(二乘聲聞)、聲聞、緣覺、如來乘、
不定種性,去掉二乘聲聞(大家都有程度的)、去掉如來乘、不定種
性(境界太高);請問,
「無生、無二」在實務運用上,
是緣覺不計著相?
還是自覺聖差別相聲聞?
還是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
6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禪門的頓悟,是在頓悟什?
四卷楞伽經是禪門最高法要,當我們讀六祖壇經遇到疑義時,就必須
去四卷楞伽經中找答案,不可以他宗論法來解釋,否則遲早變成大雜
燴,不但壞了禪門宗法,也壞了他宗論義。
<四卷楞伽經有關頓悟的論述>
關於「漸、頓」的議題,四卷楞伽經是放在「自覺聖差別相」中說明
的,簡單說,唯「自覺」有漸頓之分,這是在論說法佛,摘要部分經
文如下。
爾時大慧菩薩。為淨自心現流故。復請如來白佛言:
世尊。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
頓現無相無有所有清淨境界。
.......
頓為顯示不思議智最勝境界。
....
自覺聖趣。亦復如是。彼於法相有性無性惡見妄想。照令除滅。
<四卷楞伽經的佛論結構>
※寂滅 →不壞相。滅盡定。聖境。
※聖智 →不壞相。自覺的境界。...........(頓悟)
(法佛) 離聲聞緣覺心意意識五法性自性一切生住滅相。
聖智境界,一切性皆必須除滅。
可親證一切性如幻,包含心自性相亦如幻。
經云:法佛者。離心自性相(真心)。
自覺聖智的境界,心的概念也不存在。這是很多人無法
跨越的障礙,只因為放不下心自性相(真心)。
簡單的說,禪門正法眼藏的境界,是超越真心的;真心
說,是化佛的境界相。
※如來藏→不生滅相。(性說、自共相建立)
(化佛) 性非性攝所攝妄想境界相,這是個被智慧建立起來的境
界,故說是妄想境界,經稱「智慧相」住。(明心見性)
※陰界 →生滅相。...............(外道聲聞)
<頓法也是延續自佛陀的教法,並非禪門專利>
※古時佛陀有一位記性非常差的弟子,名叫周利槃特。師兄們說任
何法,他都記不起來,甚至要被僧團趕了出去,但佛陀沒有放棄
他,只給了他一個掃帚,一句「掃塵除垢」,他就每天掃地,並
念著同樣的一句話「掃塵除垢」,就這樣悟道了,這就是頓法。
他三十七道品都沒學(經文紀載,他根本學不來),直接就入了
自覺的境界。
頓法可以讓我們頓悟入自覺的境界,但並非得成一切智,好比周
利槃特尊者,他悟道了,但並非不必學法了。
※禪門的「開悟」,指的是起「自覺」,並非「明心見性」。
「悟後起修」是禪門的宗法,四卷楞伽經也是如此論義,得自覺
聖智差別相後,才開始宣說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學習如來藏
一切法(明心見性)。
明心,是明如來藏心;見性,是見自共相性;運用的,就是性妄
想自性計著相聲聞,這是悟後要修的功課。
※禪門這種教法,與淨土宗是相同的。
淨空法師說,等你們到了極樂世界,再去學明心見性。
禪門說頓悟自覺的境界,就好比淨土門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
也是頓法),就如周利槃特尊者念一句「掃塵除垢」(這也是頓
法),全都是一樣的教法,都是到了自覺的境界,才開始學明心
見性;而明心見性,並非頓法所指的範圍。
問:現在普遍都說「明心見性」就是「頓悟」;
朋友們,您從四卷楞伽經中看到的經文,有這樣的意思嗎?
如果沒有,這「頓悟等於明心見性」的概念是哪來的,���不是
向後追一下來源,看看是否有經為證。
問:參禪!只為頓悟自覺?還是兼具明心見性的功德力?
(禪師的自覺能力都非常的強,但明心見性的功夫就參差不齊。
末學參禪的功夫不如周老師,這要請周老師來講解,老師參禪的
功夫,相信大家都是無庸置疑的,其見多識廣,應該會有更務實
、少妄想的解說。)
6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禪門子弟的一乘道?
<經文>
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唯願為說自覺聖智相及一乘。若說自覺聖智相及一乘。
我及餘菩薩。善自覺聖智相及一乘。不由於他通達佛法。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前聖所知轉相傳授。妄想無性。
菩薩摩訶薩。獨一靜處自覺觀察不由於他。離見妄想上上昇進
入如來地。是名自覺聖智相。
大慧。云何一乘相。
謂得一乘道覺。我說一乘。
云何得一乘道覺。
謂攝所攝妄想。如實處不生妄想。是名一乘覺。
大慧。一乘覺者。非餘外道聲聞緣覺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唯除如來。以是故說名一乘。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說三乘而不說一乘。
佛告大慧。不自般涅槃法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
以一切聲聞緣覺。如來調伏授寂靜方便而得解脫。非自己力。
是故不說一乘。
復次大慧。煩惱障業習氣不斷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
不覺法無我。不離分段死故說三乘。
大慧。彼諸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及覺法無我。彼一切起煩惱過習氣
斷。三昧樂味著非性。無漏界覺。覺已復入出世間上上無漏界
。滿足眾具。當得如來不思議自在法身。
<說明分析>
※不同宗門,不宜比較,這裡引用的是禪門最高法要四卷楞伽經,基本上,
只適合禪門子弟的識見建立,其他宗門參考就好,要依據自己宗門的定義
,不可動搖。
※一乘:是自力。
經云:不由於他通達佛法。
三乘:非自己力。
經云:如來調伏授寂靜方便而得解脫。非自己力。
※只有如來,可以說一乘。
經云:一乘覺者。非餘外道聲聞緣覺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唯除如來。以是故說名一乘。
※楞伽經此論中,如來教導弟子時,是說三乘、並非說一乘。
經云:不自般涅槃法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
問:我們當弟子的學法,能否自稱是一乘?
問:一乘與三乘是何關係:
是「三乘可入一乘」的關係?
還是「三乘與一乘是勢如水火」的關係?
3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的觀點?
剛從坐出,隨觀休息一下,看到善知識們對「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有
嚴重的誤解;自己造的業,不能當沒看到;簡略說明,就不回應了,末學
還有功課要做,七天後再說。
(總算明白這句話「自作孽不可活」的意思)
<經文>
大慧。有二種聲聞乘通分別相。謂得自覺聖差別相及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
云何得自覺聖差別相聲聞。
謂無常苦空無我境界。真諦離欲寂滅。息陰界入自共相外不壞相。
如實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禪定解脫三昧道果正受解脫。
不離習氣不思議變易死。得自覺聖樂住聲聞。
是名得自覺聖差別相聲聞。
大慧。得自覺聖差別樂住菩薩摩訶薩。非滅門樂正受樂。
顧愍眾生及本願不作證。
大慧。是名聲聞得自覺聖差別相樂。
菩薩摩訶薩。於彼得自覺聖差別相樂。不應修學。
-----------------------------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
所謂大種青黃赤白堅濕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勝善說。
見已於彼起自性妄想。菩薩摩訶薩於彼應知應捨。
隨入法無我想。滅人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
是名諸聲聞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說明>
※自覺聖差別相聲聞:
這是二乘聖者,以無常苦空無我為入,達到離欲寂滅。
經文說「菩薩摩訶薩。於彼得自覺聖差別相樂。不應修學。」
這並非是菩薩乘,菩薩不行此法。
※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
這是直入人無我、法無我的境界。
經說「隨入法無我想。滅人無我相見。」
這是我法二空的菩薩乘法門。
※性妄想自性?
如:般若、緣起、等等皆是性妄想自性。
◎種種的思辯,是性妄想;
其不變的自性,是般若實相。
◎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死,是性妄想;
其不變的自性,是緣起。
緣起法是「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的操作現象之一,不知道為何
要說緣起法在此聲聞之上?這誤解太大了。
般若,也是一樣的,並非在此法之上,否則你會墮入「法有我想」
,達不到法空。
※菩薩乘,是一種聲聞乘,並非緣覺乘不計著相。
(這觀念好像很多人都沒有,但經文是很清楚的表示的。)
問題:隨喜朋友們發表對「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的觀點?
7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淺入��自覺」的判斷?
<前言>
禪門的學習,一定要以「自覺」為根基,不覺就無法行「性妄想
自性計著相聲聞」;不行此法,見性、如來藏、無生、不二,都
是錯的,根本上就偏離了禪門的基本經教。
「自覺」非常的難以說明,但一定要突破這一點,否則你分不清
楚自覺與意識心,往往在離意識心的情況下,自覺也被你給丟掉
了,丟掉了自覺,等於丟掉了禪們的一切論義。
末學找到一個勉強還可以譬喻的案例,分享給大家,雖然還不能
說那就是自覺,但很像了,是可以從其中獲得啟發的。
<譬喻>
我們會下棋,電腦也會下棋。
你說人比較聰明,人有創造力,電腦沒有;但電腦的隨機程式,
一樣可以模擬出創造力;現在世界棋王都打輸電腦了,還有甚麼
電腦不能模擬的嗎?(這些都是意識心)
但有一點,電腦絕對做不到;你知道你在下棋,電腦卻對自己在
下棋無感。(這就是「自覺」)
自覺,是不需要設定程式去判斷的,故與識見培養也沒有關係,
但你就是會知道。
(雖然「知道」這兩個字就是意識心,但這是個譬喻,實在無法
用恰當的文字來表達)
問:恭請善知識門,說說您對「自覺」的觀點?
10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菩薩乘為何會有「唯須息見」的論說?
不同的識見培養,就有不同的論義方法;不同的論義,就會搭配不同
的實作。此篇是以禪門四卷楞伽經與六祖壇經為主的論說,禪門之所
以可以在參禪、論義、行住坐臥皆稱修行,就是因為這個性妄想自性
計著相聲聞,關鍵說明如下:
<基本識見培養>
※如來藏(心)是一個境界,非覺:
經云: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
常見的誤解→
以二乘見解在學習如來藏,就會不小心把「真心」當成佛(
覺)來修,完全曲解了佛說如���藏的本意,如來藏是境界提
升的功課,是諸佛所行之境界。
若有人說「高速公路,是車子所行的道路」,相信絕沒有人
會說「高速公路就是車子」。
※「起覺」與「境界提升」是兩門不同的功課:
經云:於如來藏識藏當勤修學。莫但聞覺作知足想。
常見的錯誤→
因為不能明白這是兩種功課,所以常發生搖擺。
獨守要息念,那不就成了「識見不足」的愚人了;
獨守聞思修,那不就成了「入海數砂」的愚夫了。
事實上,
息見,在修「起覺」;觀察思辯,在「提升境界」,故說「
聞思修入三魔地」,卻不是說「聞思修而成佛」。
好車子,也要有好的道路,才會跑的順。
------------------------------
<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如何落實「起覺」與「境界提升」>
※一切以「自覺」為開始。(審自心現量、覺自心現妄)
※自覺「性妄想的升起」→
當以「計著性妄想自性」為用(自性起用),勤修如來藏。
自覺「沒有性妄想的升起」→
此處即真三魔地(已離心意意識),當勤修起覺。
這功課就是「六根→反源自性→圓覺隨順」,不需要思辯。
※故知,「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以一個「自覺」同時適應「起
覺」與「境界提升」兩種學習;禪門之所以少說實作,是因為沒
甚麼可說的,就是那麼單純,唯見性而已,參禪、起論、行住坐
臥,皆是在修行。
學習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就是實作實修,但有的人認為這是
空論,應該是還沒有明白祂的實用性。
------------------------------
<菩薩乘為何會有「息念」的說法?>
你要深入「起覺」,由「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可知,當然就必
須「息念」。
常見的錯誤:
※若拿「息念」去面對如來藏,就會產生識見嚴重不足的問題。
朋友試想,你開著911超跑,卻走在山上的產業道路,這難道
不是個悲劇嗎。
※有人堅持反對息念,這也是不對的;
你不息念,就無法入真三魔地,若變成騎腳踏車上高速公路的怪
異景象,不也是悲劇嗎。
※息念,不是放空、像個石頭;
而是「保持在『自覺』性妄想不起」的狀態。(憶忘如一)
息念,是「起自覺的」,不是寂滅相。之所以「坐破蒲團枉作工
」,關鍵就在「沒起覺」。
問題:您所認知的「唯須息見」是何義?
12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菩薩乘如何論義如來藏?
<菩薩乘「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的論義方式>
→見到了種種「心」,當自覺是個「性妄想」;
→當觀察這性妄想的特性,是「成一切相」的特性(名「空性」)。
經云「由汝妄想,故有空性」,就是這個道理。
經云「三身由自性生」,也是這個道理。(空性即清淨法身)
→對於一切「心」的思辯運用,都當以「計著這個特性(性妄想自性
)」為據,不可以住在「性妄想」上。
<一則笑話>
小明問小華:你數學考幾分?
小華說:零分。
小明於是驚嚇到說:糟糕了,我也是零分,老師會不會以為我們作
弊阿。
(在「性妄想」上計著,還蠻有意思的,天天都有笑話可聽。)
-------------------------------
※為何說「妄心(性妄想)是生滅相、真心(性妄想自性)是不生滅相」?
經云:「變者受滅,不變者元無生滅」;
無論被觀察到的性妄想如何的變化,這性妄想自性都是不變的。
故說,妄心是生滅相、真心是不生不滅相。
※為何說「真心常住、妄心隨塵生滅」?
我們一切的推論,要計著的是「性妄想自性」,不是「性妄想」。
「性妄想」隨塵生滅,不可住。
※為何說「真心與妄心如泥與泥團團」?
就好比「性妄想」與「性妄想自性」。
就如「語與義」。
--------------------------------
<二乘見解對如來藏錯誤的運用>
※真心不生不滅:
二乘人對這個「不生不滅」充滿妄想,經論清楚表示,這僅是個「
不變」的意思。經云:「變者受滅,不變者元無生滅」。
但他始終無法明白,而認為不生不滅就是一直存在的一個本體。
話說回來,二乘畢竟還是有程度的,不至於太離譜。
現更有人離譜到...
想把「性妄想自性(真心)」當成佛來修。
這種現象,是以二乘聲聞為用、卻不具二乘聲聞的證量,故自己胡思
亂想太嚴重了,才產生這種「想把性妄想自性修成佛」的怪異思想,
這一類著作,丟到垃圾桶即可。
※真心常住:
因為不懂「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所以多把「常住」解釋為「
無所住」,又把「無所住」解釋為「一切不計著」,完全偏離了金
剛經所論義。
菩薩乘的意思是說「常住,指的是『計著』性妄想自性」,「計著
」故說「住」。
※離心:
離心,就是離「心這個性妄想」;
在大定上→計著於「性妄想自性」,就是離心,不會惑於「性妄想」。
在三魔地→性妄想不起,就不會有一個性妄想自性可以讓你如何如何。
二乘人不明,以為離心,是離妄心、還有一個真心。
這就好比說「沒了性妄想,卻還有個性妄想自性」,這解釋不通的。
問題:請朋友們自我描述如來藏是何義?
6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探討「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的思辯方式?
此題說明「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同時邀請已能善用此法的善知識
��論心得,相互學習精進。
-------------------------------
<甚麼是「幻」?>
見到了,不可說無;見到其生滅的現象(不是沒見到),就不可說有。
這種「非有非無」的現象,就名為「幻」。
幻法是戒法的運用,只排除不正確的,不立一個正確的。
故只說「非有非無」,不立「有、無」。
歸納為四點:
1、必須是見到了。
2、必須明白所見的特性。
3、必須見到其生滅。
4、必須明白其滅後的現象。
故知,不可以沒經過善觀察就說幻,這是鸚鵡學嘴,幻法是善觀察。
-------------------------------
<甚麼是「性說」?>
「如實觀察,不起妄想」的法說,就是性說。
如實觀察→我們觀察到現象,名述這現象特性就稱為「自性」。
不起妄想→現象就是現象,不必去揣測他是由某個「體」生出來的。
性說的思辯都是「現象推論現象」,不需要本體論的支撐。
舉凡禪門論義所「名」,都是在表達「自性」。
舉例:禪門說「識」,其實是說「識性自性」,到底有沒有一個識體,
禪門是不說的,說有說無都是妄想,因為觀察到的是「識性自性
」,並不是「識體」。
<舉一些背離「性說」的例子>
※好比如來藏,持「體用說」之人就是捨不了這個真心,捨了就斷滅了
,不捨又辦不到離心,於是創出了一個「沒有妄心的真心」,瞎說「
離心的三魔地,是離妄心,真心還在」,完全違背了如來藏「真妄一
如」的法說,不但入不了三魔地,還壞了如來藏。
※有人說心是體、有人說性是體,這些都不是性說。
※有人認為性說是真常心體論,其所持論調「這性是誰的?所以一定有
一個體」,這是個嚴重的妄想。
凡夫於世間見到任何現象的展現,必由一個體出。(好比牛有角)
於是揣測這世出世間的自性,也必有一個體出。(這是兔無角想)
這都是不覺自性起妄的現象。
-------------------------------
<甚麼是「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
「幻法」與「性說」皆是「妄想自性」的作用而現,故說是「『性妄想
自性』『計著相』聲聞」。此計著,都是在計著「自性妄想」,故不會
有任何的體說實說。
舉例:「佛說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這個「名菩薩」...由
三乘各種不同解釋方法,可以更容易明白:
二乘聲聞→唯名說。(這是以為「有名」)
緣 覺→哪裡有菩薩、哪裡有佛,都是妄想。
(末學建議,盡量別與緣覺乘弟子法論,理由有二:
一、緣覺是不計著的,長時間的不計著會導致識見嚴重不
足,不太有能力聽得懂你在說什麼。
二、不計著的緣覺,本不該出來法論,但學子定性未成,
難免行為脫序,若為他好,別跟他討論,免得壞其修
行法門、墮入計著相。)
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菩薩乘)→
「菩薩」名,是個自性妄想;(性妄想)
當要觀察起了這個自性妄想是何特性;(性妄想自性)
我們對於「菩薩」名的運用、推論,皆是基於這個「性妄
想自性」如幻非實。(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這三乘的論法差異極大,要詳審,才能入禪門智慧大海。
問:恭請通達「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的善知識發表心得,嘉惠眾生。
(參考經文,四卷楞伽經)
7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探討禪門論義中「心與自性」是何關係?
<前言>
禪門不是只有參禪,或者反過來說,參禪要以禪門祖師所取名相法的定義為
據,否則容易流於狂想。今天要探討的是最根本的問題,禪門在「心」與「
自性」這兩個名上,到底是如何區別其關係?
(此處僅是探討禪門的觀點,未必適合一切宗門,故不必與他宗互論爭辯,
壞了他人宗論,並非好事。)
<相關經論>
禪門最初的經典是四卷楞伽經,最終的經典是六祖壇經,故一切解釋至少要
同時符合這兩本經,才算是禪門論義,否則只是個人參雜其他宗論的心得,
並非是禪門教法。
1、六祖壇經:「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佛與自性同義)
2、六祖壇經:「三身由自性生」(法身與心同義)
3、六祖壇經:「三身並無自性」(法身與心同義)
4、楞伽經云:「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
(自覺聖智與佛同義)
5、楞伽經云:「於如來藏識藏當勤修學。莫但聞覺作知足想。」
(覺與佛同義;如來藏與心同義)
問:您所認知的「心與自性」是何關係?
而這認知,請以上述經論逐條檢驗,是否符合?
問:依您所認知的心性關係,「自性起用」是心動、還是心不動?
11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明鏡亦非台、菩提本非樹?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兩首詩大家耳熟能詳,此題不問境界,問念頭。
神秀大師說:心如明鏡台
六祖卻說 :明鏡亦非台
問:六祖何故把明鏡台,拆成了「明鏡」與「台」?
(這是起了怎樣的念頭,才把明鏡與台拆開。)
神秀大師說:身是菩提樹
六祖卻說 :菩提本無樹
問:六祖何故把菩提樹,拆成了「菩提」與「樹」?
(這是起了怎樣的念頭,才把樹與菩提拆開。)
16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深入的了解「心」?
<心相的形成>
※依「緣起自性」起「妄想自性」,得成於「成自性」,故起「心相」得以被觀察。
故說,成自性如來藏心。
簡單講,心相的形成,是三自性相的作用所攝,得成於成自性。
而「無所有地」不起自性妄想,當然沒有如來藏心這種東西。
※攝所攝是併出的:
「成自性的能薰」與「所薰的阿賴耶」無法切割成先後來論說;故,並不會出現沒
有業識的真心這種東西,故有先賢說「依他性不空」,不空意指有自性非無自性。
既然成自性這個自性妄想如幻,故說,如來藏非有。
(如實正觀滅者,不起有見。)
只要明白心相的形成,無論是學習何種法門,所說出來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心相的內涵>
※純淨無妄的,稱為真心,如無海浪的海水,常說成清淨法身;
染妄(起識)的,稱為妄心、業,如海浪,緣起的現象就好比一浪接著一浪;
真心妄心一體,如海水與海浪,海浪再怎麼起落,海水也不增減,故說不增不減。
※如來藏就是對心的描述的最終版本,世人不瞭解心相,惑以為義諦,不自覺故。
不是心體作用出了自性;而是自性的作用,形成了心體相。
若是真無所有地,就不再說心了,並沒有心體這種東西。
真無所有地甚難入,大部分人墮入以心相妄想無所有地;只要自性妄想不止,就
非真無所有地;見一切相具無,並非真無所有地,這是緣覺乘的妄想無所有。
<心相的特性>
※一切相,都由心所成,故說,成一切相即心;又說,依心成體。
若無成自性如來藏心,我們完全無法觀察色相、緣相、法相,相都無法形成了,
又如何觀察。既然觀察到了,故知,成自性如來藏心非無。
(如實正觀集者,不起無見。)
※心本身並不會起妄:
是妄想自性起妄,妄想自性並非由成自性所生,故經說是「外境界風」吹。
心本身不會思維,是妄想自性起妄,取心諸識境界為用,形成思維相。
心若會自起妄思維,如來藏將永不能淨,因為他自己就無因起波瀾了;經說是外
境界風吹才起波瀾的,要淨如來藏,就是「止住外境界風」,故說,唯須息見。
※心不會起萬法:
是自性能起萬法。識,只是法所依,並不會起萬法;既然識不會起萬法,心當然
也不會起萬法,心可得成一切法相,卻不會自起法,否則就墮入無因論。
<結論>
※「起妄」是自性的作用、是離心相的,真心妄心都不能描述「起妄」。
參話頭參到最後,就會發現這個「起妄」根本不在心相中,而是自性的作用,是
一種自性妄想,故得見性。
※所謂「心、意、意識」
心,指如來藏心(不是單指妄心,泥與泥團不可分)。
意,指分別,意根的分別事識。
意識,指思維,根境識和合的現象。
自覺者,當離心意意識。
經云:離心意意識。是菩薩漸次轉身,得如來身。
(離心意意識,尚未離自性妄想,故是菩薩漸次轉身。)
經云:云何菩薩摩訶薩得自覺聖智善樂?謂:得無生法忍,住第八菩薩地。得離
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得意生身。
(自性都離了,才是自覺聖智。)
問題:請善知識門發表,您對「心」的觀察與定位?
16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二六時中常觀己念(五之三)觀起念的內涵漸次?
<前言>
透徹了解時空的創造、打破不生不滅相的迷思,這時候的觀己念,就清爽自在了,不會
再混淆種種我法二執。
因為,這念頭創造了時間空間的一切,控制好念頭,一切都控制好了。
<觀己念的漸次>
※欲界:(想)
觀察虛矯心、傲慢心、邪曲心、謗他心、忌妒心.........
※色界:(名色為本、六根為主)
觀察分別心、執著心
六根與五蘊不同,六根只有單純的明暗動靜通塞恬淡觸離生滅等等十二相,故只觀分
別、執著。(一般要入靜坐才會如此觀,如觀音法門,只觀動靜的分別、執著。)
※無色界:(識集為本)
觀察識執
轉識成智種種,於此觀察。
有一個公案「字黑紙黃」就是觀察這裡。
無色界就算是靜坐都很難觀察,除非入定很深了,然而,參公案卻可以直接觀察無色
界,這真的是很殊勝的發明,讚嘆先佛的智慧。
※法界:(成自性如來藏心)
觀察不生不滅相,無生、無性、無相、不二種種。
※自性妄想:(見性)
觀察自覺聖智覺己於彼起自性妄想。
問:請善知識們發表,自己是如何「觀己念」的。
問:二六時中常觀己念(五之四)一念三千?(何為一念三千)
(二六時中常觀己念(五之五)沒有甚麼要說的,各自自性自悟)
9 個解答宗教信仰與靈性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