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觀察念頭最初的現象?
<引言:悟得修行的精隨>
※從緣起、妄想、如來藏的關係,悟得修行的精隨:
初學→依「緣起自性」起「妄想自性」成於「成自性(如來藏)」。
深入→依初學的基礎,親自照見六因(妄想自性所攝念頭)。
最終→徹底的了悟,六因不依緣起,因本無因。
至此,才算明白「以無念為宗」,悟得修行的精隨。
※念頭最初的狀態與升起後的習氣:
最初的狀態→六因(執有、攀緣、相續、作、妄、待)
起後的習氣→愚夫、世間聲聞、出世間、上上地、如來地
<引言:波羅蜜(渡化)的由來>
當有→離有無(佈施波蘿蜜)佈施要強調無住相,離有無是重點。
攀緣→隨緣 (持戒波蘿蜜)心能隨緣,心就無非,心地無非是真戒。
相續→寂靜 (忍辱波蘿蜜)寵辱不驚才是忍辱,離相續是重點。
作 →無為 (禪定波蘿蜜)無為是重點。
妄 →自覺 (般若波蘿蜜)覺迷迷自滅的境界,自覺是重點。
六度以般若波蘿蜜為基;同禪門四卷楞伽
經以自覺為基。
待 →???(精進波蘿蜜)????
學過六度波羅蜜的人很多,但知道佛為何而說六波蘿蜜的人卻不多;不
明所以的操作六度,就像大船在海上卻舵機故障的無方向亂跑。
不見六因,就沒有六度;好比不知苦,就沒辦法行四聖諦。(補充一)
<主題:觀察念頭最初的現象(六因;拋磚引玉)>
無聊:平常攀緣習慣了,攀緣的念頭源源不絕的冒出,一但沒東西可以
攀緣了,「攀緣因」的念頭卻止不住,就變成了「無聊」。
「無聊」並非是緣起相,反而是緣斷了才出現的。這種因相,你
學緣起一輩子都無法發現。
相續:你在佛版發問,有個朋友總是針對你雞蛋裡挑骨頭,你還沒看他
的言論,才看到他名字就開始煩了;看到他的言論,就是去挑個
毛病,不然心裏不舒服;這就是「相續因」的念頭所造成的,並
非是那個朋友造成的。
「相續」並非是緣起相,反而是遮蔽真實緣起的迷障,好比那朋
友此次發言是真誠而實在的,你卻被相續因所惑,拒絕詳審;這
種相續因的問題,你無法從緣起去發覺。
五蘊本空,之所以會積聚成蘊,並非緣起,緣起早就滅了;是成
自性與「相續因」讓其作妖作怪;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所緣滅,
五蘊就掰掰了。
使壞:人都想當正義使者打擊邪惡;當他找不到打擊的對象,自己會故
意去使個壞;這就是「作因」的念頭造成的。佛版有些朋友,不
是沒有智慧、也不是沒有佛學素養,但他就是要故意使壞,這都
是「作因」的念頭造成的。
「作因」並非是緣起相,你無法從緣起去了解。
實證:雞鳴狗盜之輩,你給他一個愛國任務,他就搖身一變成了
民族英雄;他哪有變?是你把他的作因導向了正途而已。
但他依然是凡夫,作因並沒有修除;沒事做了,又開始雞
鳴狗盜之事。
........
(觀察竅門:必須參悟到離緣起相的,才是因。)
............
問一:請分享您觀察六因的經驗?(多多益善)
問二:關於「待因」,請朋友們多費一點心,一起參詳?
(這個待因,我始終觀察不清楚。 )
(經文:「待因者。滅時作相續斷不妄想性生。」)
補充一.....六波蘿蜜........
※三種波蘿蜜:
明白了念頭、念頭習氣與六度的關係,你就不難明白經為何說「波蘿
蜜區分為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波蘿蜜三種」,這是因應不同念
頭智性習氣的人都可以入修而說的方便。
世間波蘿蜜 ,以「體用觀」行六波蘿蜜;
出世間波蘿蜜 ,皈依「涅槃」行六波蘿蜜;
出世間上上波蘿蜜,.......不生妄想;
就是把這六因給度化掉的六度波蘿蜜。
※起念是名無明:
六度就是在度化起念的六種念頭,故你肯定有十足的信心說「六度波
蘿蜜是永斷無明的」,別再三心二意、不願深入扎根。
※念頭是因:
你不會懷疑「六度萬行」,六波蘿蜜度化了一切的因,故萬行無礙。
六波蘿蜜是大乘修行實務,毫不拖泥帶水;既然問題在六因,就直接
面對六因施行六度。
※學習六度波蘿蜜不可以離開六因:
這是「以無念為宗」的法要,非其他宗法可以正確實踐的。
觀察六因比行六度更重要:
如果便宜行事,認為修六度就是結論,所以只管六度、不管六因了;
這種態度,久之,修行就會狂亂無序,失了方向的船,怎能期待他能
到達目的地。
6 個解答
- 匿名使用者4 年前最佳解答
布施波羅蜜
布施不是捐出多餘的,而是捐出僅有的,如果只是捐出多餘的,那只是在求別人的讚美與榮耀,是有所求的,實無功德可言,而那捐出僅有的,是無所求的,因為他已捨去他僅有的,是無我的,心量是大的,福亦大,窮寡婦僅有的一枚硬幣勝於富翁的黃金。無相布施才能得無相福
波羅蜜是菩薩的法,菩薩是從涅槃來的人,無此岸,無彼岸,無涅槃,無輪迴,波羅蜜沒那麼簡單
如果只要要達彼岸,依12因緣,滅去自己的第一因無明後就能離開,只要能捨其所有就能達到,實無須要布施去幫助其他人,當然布施也可以對治貪,但你可以捨去,不用給。給了反而惹是非,給了,他們就貪,貪了就爭,爭了就恨,自找麻煩,菩薩是來饒益眾生的。
- ?Lv 54 年前
待 → ???(精進波蘿蜜)????
待(暫時不生妄想) → 放下意識心 (精進波蘿蜜) 轉識用根 為識性智(平等性智)
個人體會 不生亦不滅,不增亦不減,不垢亦不淨,在精神及物質之時空間互相,有得必有失,
有失必有得之義理,深信不疑,方便說僅供參考。
- 4 年前
<大乘入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復次大慧。有二種覺智。謂觀察智及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
觀察智者。謂觀一切法。離四句不可得。
四句者。謂一異俱不俱有非有常無常等。我以諸法離此四句。是故說言一切法離。
「觀察智者。謂觀一切法。離四句不可得。」
[一.異].[俱.不俱].[有.非有].[常.無常]此為四組.諸識作分別相名所起的念頭.
Q..觀察念頭最初的現象?
觀察諸現象緣起時.觀察者自心意意識所起的"第一個念頭" 即此四句中的[一.異].
<大乘入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大慧。因所作相非一非異。業與生相相繫深縛。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識身轉。
大慧。與五識俱。或因了別差別境相有意識生。然彼諸識不作是念。
我等同時展轉為因。而於自心所現境界。分別執著俱時而起。無差別相各了自境。
大慧。諸修行者入於三昧。以習力微起而不覺知。但作是念。我滅諸識入於三昧。
實不滅識而入三昧。以彼不滅習氣種故。但不取諸境名為識滅。
「因所作相非一非異。業與生相相繫深縛。」
大意:了因所作相[非一.非異].以離[一.異]一切法離故能斷 "業與生相相繫深縛."
<大乘入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因有六種。謂當有因相屬因相因能作因顯了因觀待因。
大慧。
當有因者。謂內外法作因生果。
相屬因者。謂內外法作緣生果。蘊種子等。
相因者。作無間相生相續果。
能作因者。謂作增上而生於果如轉輪王。
顯了因者。謂分別生能顯境相如燈照物。
觀待因者。謂滅時相續斷。無妄想生。
大慧。此是愚夫自所分別。非漸次生亦非頓生。何以故。
大慧。若頓生者。則作與所作無有差別。求其因相不可得故。
若漸生者。求其體相亦不可得。如未生子云何名父。
諸計度人言以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等。所生能生互相繫屬。
次第生者理不得成。皆是妄情執著相故。
大慧。漸次與頓皆悉不生。但有心現身資等故。
外自共相皆無性故。惟除識起自分別見。
大慧。是故應離因緣所作和合相中漸頓生見。
「當有因者。謂內外法作因生果。」
"作因生果" 事出必有因.若有所作業即心有事.事即業.定業必報.
「相屬因者。謂內外法作緣生果。蘊種子等。」
"作緣生果" 識緣名色.前後念相續生內外法.自心作緣.名色緣識.
「相因者。作無間相生相續果。」
"作無間相"(時空) 旅行中賞美色入迷.我忘我.我是他.他我相在.
作因生果.作緣生果.作無間相.若有作及所作"因" 難出報受生死.
「能作因者。謂作增上而生於果如轉輪王。」
阿彌陀佛 佛號能老實唸.則能因所作增上而能生善果即名能作因.
"如理修行" 譬如 "程式更新" 修正後再執行時.緣如意現法如理.
「顯了因者。謂分別生能顯境相如燈照物。」
緣起性空.了心"顯現".依"觀自在"菩薩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待因者。謂滅時相續斷。無妄想生。」
觀待一切法.皆無自性.作是觀已斷分別緣故 滅時相續斷.無妄想生.
- ?Lv 64 年前
靜修師兄法喜
抱歉師兄,不才不直接回應題目
不才回應師兄論述中「因,緣起」的觀察
所謂「無因」,是觀察到實相的時候
三時概念消失所現起的見解
簡單用「水」做例子
一般人認為水往低處流
但是卻也知道水能逆流的虹吸原理
這是「相現前畢竟四智圓滿。」的顯現
但是這種相是依業而成立
是故不說因,而說現起的現象為「緣起」
在說水若是在宇宙中無重力的太空艙中
水不會有虹吸原理,也沒有往低處流的現象
因為業相改變,「舊有的認知因」就轉變成不存在
唯有緣起,此時妄覺緣起而有「新的認知因」
再說水在真空中,瞬間沸騰先失去水相再失去聚集性,然後四散離子化,歸於虛空
此時水不存在,不說是「無緣起」
而是無妄覺處可成「因」
如此可知
四智具足,不隨業而「顯現有無」
而是一直同緣起而具足
無因
還是緣起
^^以上不才愚見
在此亦同向Tsung師兄,charlie師兄,次草師兄請安
願吉祥法喜
- ?Lv 74 年前
金剛經全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剛經(868年),現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於大英圖書館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