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 發問時間: 社會與文化宗教信仰與靈性 · 5 年前

探討「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的思辯方式?

此題說明「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同時邀請已能善用此法的善知識

共論心得,相互學習精進。

-------------------------------

<甚麼是「幻」?>

見到了,不可說無;見到其生滅的現象(不是沒見到),就不可說有。

這種「非有非無」的現象,就名為「幻」。

幻法是戒法的運用,只排除不正確的,不立一個正確的。

故只說「非有非無」,不立「有、無」。

歸納為四點:

  1、必須是見到了。

  2、必須明白所見的特性。

  3、必須見到其生滅。

  4、必須明白其滅後的現象。

故知,不可以沒經過善觀察就說幻,這是鸚鵡學嘴,幻法是善觀察。

-------------------------------

<甚麼是「性說」?>

「如實觀察,不起妄想」的法說,就是性說。

如實觀察→我們觀察到現象,名述這現象特性就稱為「自性」。

不起妄想→現象就是現象,不必去揣測他是由某個「體」生出來的。

     性說的思辯都是「現象推論現象」,不需要本體論的支撐。

舉凡禪門論義所「名」,都是在表達「自性」。

舉例:禪門說「識」,其實是說「識性自性」,到底有沒有一個識體,

   禪門是不說的,說有說無都是妄想,因為觀察到的是「識性自性

   」,並不是「識體」。

<舉一些背離「性說」的例子>

※好比如來藏,持「體用說」之人就是捨不了這個真心,捨了就斷滅了

 ,不捨又辦不到離心,於是創出了一個「沒有妄心的真心」,瞎說「

 離心的三魔地,是離妄心,真心還在」,完全違背了如來藏「真妄一

 如」的法說,不但入不了三魔地,還壞了如來藏。

※有人說心是體、有人說性是體,這些都不是性說。

※有人認為性說是真常心體論,其所持論調「這性是誰的?所以一定有

 一個體」,這是個嚴重的妄想。

 凡夫於世間見到任何現象的展現,必由一個體出。(好比牛有角)

 於是揣測這世出世間的自性,也必有一個體出。(這是兔無角想)

 這都是不覺自性起妄的現象。

-------------------------------

<甚麼是「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

「幻法」與「性說」皆是「妄想自性」的作用而現,故說是「『性妄想

自性』『計著相』聲聞」。此計著,都是在計著「自性妄想」,故不會

有任何的體說實說。

舉例:「佛說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這個「名菩薩」...由

   三乘各種不同解釋方法,可以更容易明白:

   二乘聲聞→唯名說。(這是以為「有名」)

   緣  覺→哪裡有菩薩、哪裡有佛,都是妄想。

     (末學建議,盡量別與緣覺乘弟子法論,理由有二:

      一、緣覺是不計著的,長時間的不計著會導致識見嚴重不

        足,不太有能力聽得懂你在說什麼。

      二、不計著的緣覺,本不該出來法論,但學子定性未成,

        難免行為脫序,若為他好,別跟他討論,免得壞其修

  ��     行法門、墮入計著相。)

   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菩薩乘)→

      「菩薩」名,是個自性妄想;(性妄想)

      當要觀察起了這個自性妄想是何特性;(性妄想自性)

      我們對於「菩薩」名的運用、推論,皆是基於這個「性妄

      想自性」如幻非實。(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這三乘的論法差異極大,要詳審,才能入禪門智慧大海。

問:恭請通達「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的善知識發表心得,嘉惠眾生。

(參考經文,四卷楞伽經)

已更新項目:

.............

智慧的朋友們有沒有發現,禪門論義與阿含是脈絡一貫的。

幻法,見到了不說無,見到生滅不說有;

   像不像阿含說「如實正觀世間集者,不起無見,...」

性說,以現象(性)推論現象(性),不立體;

   像不像阿含「緣起論緣起」,也是不立體。

從四卷楞伽經與六祖壇經所論內容看,禪門肯定是阿含一脈流傳下來的

經教,否則不會基礎論義方式,幾乎完全一致。

2 個已更新項目:

...............

此題不與「非禪門子弟」討論,各宗門要互相尊重,這是末學的觀

念。

<從「不立有無」看當今禪子的荒謬之處>

若把「不立有無」解義為「不要計著」,這種於「相」上的解義,

與「唯名說」都是一樣的,是二乘聲聞法。

口說不計著,卻又立了體用、執持真心,這不是自矯言語嗎?

有不計著而能善觀察的嗎?

有不計著而能思辯的嗎?

若都不計著,就只能不觀察、不思辯了,這豈是禪門教法!

<從「不計著」來看看當今禪子的混淆>

經云:「妄想自性計著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

請問,大家慣用的空、無生、不二,是計著還是不計著?

是不是不要自己去定義,依經論的定義,不是比較如法嗎;

空、無生、不二,依經論都是妄想自性計著相。

3 個已更新項目:

...........

問:有朋友問到,你說「唯名說」、「不要計著」都是二乘聲聞

  ,請問你,這與菩薩乘「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有何不同

  ?

答:「唯名說」是以為有名,不覺妄想自性起妄;

  「不要計著」也是以為有名、有相、有法,所以不要去計著

  這些名相法,這還是不覺妄想自性起妄,故墮入緣覺不計著

  相,偏離佛道;

  故說這些都是二乘聲聞法,不覺自心現妄的關係。

  「性妄想自性計著想計著相聲聞」計著的是自性妄想,卻不

  會誤以為有名、有相、有法;

  故說禪門論義,是離心意意識五法的,名相法就是五法中的

  三法,盡皆不立,唯審自心現量、覺自心現妄。

4 個已更新項目:

問:有朋友問到,你說「唯名說」、「不要計著」都是二乘聲聞

  ,請問你,這與菩薩乘「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有何不同

  ?

答:「唯名說」是以為有名,不覺妄想自性起妄;

  「不要計著」也是以為有名、有相、有法,所以不要去計著

  這些名相法,這還是不覺妄想自性起妄,故墮入緣覺不計著

  相,偏離佛道;

  故說這些都是二乘聲聞法,不覺自心現妄的關係。

  「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計著的是自性妄想,卻不會誤以

  為有名、有相、有法;

  故說禪門論義,是離心意意識五法的,名相法就是五法中的

  三法,盡皆不立,唯審自心現量、覺自心現妄。

5 個已更新項目:

...............

<舉例: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

※「於相上」說有說無、說色說空、說計著說不計著、說取說

 不取、說立說不立、說因緣說不因緣,都是兩邊。

※說空、假而能取中道,無異於是煮沙成飯,不覺自心所現,

 分齊不通。這是拿二乘見解在學大乘法。

 好比一個圓,我畫一個直線,你說左右是兩邊;我畫一個橫

 線,你又說上下是兩邊;你以空假當直線、我用緣起當橫線

 ,到底哪裡才不是兩邊?

※唯反照自心,自覺自性妄想的升起,方不墮兩邊。

 這意思是說,你要回到那個畫線的,才不墮那個圓的兩邊。

 這畫線的就是「自性妄想」;

 線畫下去,兩邊就出來了,計著的,是傻呆;不計著的,是

 瞎盲;自性妄想能夠降伏,兩邊就消失了,你起任何的法,

 皆是中道。

8 個解答

評分
  • ?
    Lv 5
    5 年前
    最佳解答

    您好 !

    [名菩薩]之義,利他 能 自利,上明覺性(佛性),下化導有情,方便說 [福慧雙修]是名[菩薩]。

  • ?
    Lv 4
    5 年前

    靜修師兄, 法安

    老實說...我就是一個不太喜歡很多[名相]的人

    但我知道...

    「實際理地一法不立,佛事門中不捨一法」

    就因為自性一法不立, 也所以才能不捨一法...萬德齊彰.....

    有幾點意見陳述...

    1. 您說 : 舉凡禪門論義所「名」,都是在表達「自性」。

    ---

    禪宗不是主張 [不立文字]嗎?... 怎麼還會有禪門論義所[名].....

    禪是佛心... 需當下自見本性....雲以為....不用論義...............

    2. 計著相

    計著相是必需的.... 念佛沒有念佛的相嗎? 觀心沒有觀心的相嗎? 參禪沒有參禪的相嗎?

    蓮池大師說過:

    一念不生。是禪非參。起念下疑。乃名曰參。

    一開始都一定會[計著相]來過度的...然後才能放參.......

    3. 佛法其實是很科學的

    很多佛經上的文字...老實說 如��能用現在科學的語言來翻譯.....

    我想很多事情都會逐漸明朗

    自性本不是三度空間的東西....當然不能說是一個[體]....

    就因為我們只能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思考

    才會有[體用]說的出現.........

    體用說只是讓學人跟容易去理解它.....

    但真正要見性 還要真實修行....

    人有四肢 有身體 有頭....有左腦. 右腦..........

    每個器官都有它的作用

    印象中 左腦是管理邏輯思考的...右腦則是圖象與情感....

    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當然要去[思考]...也當然會有[感情]......

    佛法是要我們能超脫[思考]與[感情] 所帶給我們的執著和煩惱..........

    大愚法師有一首詩.... "歸隱揚眉際, 相逢瞬目邊"........

    李清照的詞中說........."眼波才動被人猜"..........

    自己有沒有執著, 有沒有煩惱....自己再清楚不過了.........

    所以永嘉大師證道歌說: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幾點意見分享, 願大家都能腳踏實地..老實修行...( 無修無證者 也不用來討論了不是嗎? )

    阿彌陀佛!

  • ?
    Lv 6
    5 年前

    題主說:禪門論義與阿含是脈絡一貫的。從四卷楞伽經與六祖壇經所論內容看,禪門肯定是阿含一脈流傳下來的經教,否則不會基礎論義方式,幾乎完全一致。

    幻法,見到了不說無,見到生滅不說有;

    像不像阿含說「如實正觀世間集者,不起無見,...」 故不會生起「無」的見解,

    性說,以現象(性)推論現象(性),不立體;

       像不像阿含「緣起論緣起」,也是不立體。

    回應:此題(因緣觀--論因說因)雖不與題主之「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有關,但「佛弟子」有必要討論與原典有所「偏離」的論述,各宗門要互相尊重,這是末學的觀念。

    《阿含經》的教授,來說明諸法的真實相,所以這一教授,在抉擇佛法的【緣起正見】中,有著無比的重要性。佛對迦旃延說:『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

    佛的聖弟子呢?『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換言之,世人不知緣起義的,顛倒妄執,不能脫出二邊──有見與無見的窠臼。佛弟子依緣起法正觀,那就不起有見與無見了。

    譬如說:世間人見人生了出來,就執為是實有的而起有見。等到死了,大都是執為實無而起無見的。又如在生死流轉中,一般人是執為實有的。聽見了生死,入涅槃,就執著以為是無了(世人因此大都是怕無我,怕空,怕涅槃的)。

    但是,佛弟子依著緣起中道去觀察時,如見到世間滅,也就是生死解脫了,就不會起有見。因為緣起如幻的相對性,在涅槃寂靜中是不能安立的。

    而且,既是可滅的,在生起時也就決非實有,實有是不會依緣而滅的。如見到生死世間的集起,就不會起無見。因為緣起的如幻假有,不是什麼都沒有的。而且,既是可生的,在滅時也決非實無了。

    還有,了解緣起的此有彼有,此生彼生──世間集,所以生起現前時,知道緣起的流轉相續,不會覺得一死了事而起無見的。了解緣起的此無彼無,此滅彼滅,當生死解脫時,也不會執有實我得解脫的。

    總之,一切是緣起的,唯是緣起的集、滅,並沒有實我、實法,所以不起有見。沒有實我、實法,所以也不會起無見的。真能正觀緣起,就能「不著有」見「無見」,依中道「正見」而「得解脫」了。

  • 5 年前

    眾生之所以顛倒妄想、因迷於自性而起種種分別諸等妄想。因不知此為妄想、而於此計著造業流轉生死、皆因妄想計著而不識本來清淨德相。

    為什麼會妄想、因為當我們看見一棵樹的時候、「意識」習慣起分別妄想。樹映在明鏡裏、除了映照之外不會有「分別」那是大樹小樹、綠樹紫樹活樹枯樹等「分別妄想」。也因為眾生一旦進入妄想分別、而使心這面明鏡迷失自性產生種種煩惱。在講的時候是否也起了什麼是心、什麼是明鏡的分別妄想。

    譬如有的人喜歡枯樹好造景、心裏頓生貪念。又因為無法取得而感到失望、此為計著後所產生的煩惱。眾生因煩惱造業、隨業生死流轉。若能於自心明鏡見景「不起分別」、不隨意識起諸般妄念妄想、自然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黏在鏡子上。

    什麼是幻、當我們在想什麼是幻、思惟計度它是什麼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幻境。那如何從幻境離開、當你知道這一切都是「分別妄想」分別出來的、剎那生滅無法永恆存在的幻象、就已經離開了這個由心意識所產生的幻境、虛妄不實的幻境。

    好比一個由玻璃製成的杯子、杯子無法永恆存在。解離後成了玻璃碎片、這時「杯子」這個幻象幻境何在、人事物乃至於山河大地、又有哪一座阿里山哪一條淡水河真實存在。山因地殼變動可能垮了、水因旱象枯竭消失而不復存在。此時這些幻象幻境又如何真實存在。

  • 匿名使用者
    5 年前

    不可說有 不可說無??? 那就不要說啊 舌頭不靈光 就不要長舌

    "不可說黑 不可說白 " 您喚作啥? 小學生都知是叫 "灰色", 偏您還大作文章,給大家猜謎?

  • ?
    Lv 6
    5 年前

    <從「不立有無」看當今禪子的荒謬之處> ..........

    <從「不計著」來看看當今禪子的混淆> .............

    =======================================

    禪門即"宗門與教下"

    古德云:

    宗不通如蛇鑽竹筒 教不通開口便亂道

    云何為宗?==>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云何為教?==>棒喝!便昰教

    ==淺見==

  • 5 年前

    第一點,經由上述的探討,形成因地發心辨正的完整論述,

    是見性前、得禪前的必要準備。但是,參得禪、見性後,

    除了接引學人,禪師們是不再作這些法義討論的。

    第二點,題主所要交流討論的,是如何形成因地發心辨正的完整論述嗎?

    譬如以觀音法門「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這一整段文字為架構,

    再逐字逐句的,轉換為行者自己的言語表述形式?

    或者,題主只是要探討「幻、性說、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之名相意涵?

    ==========================================================

    《亦痛亦不痛》

    『神會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六祖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對曰:「亦痛亦不痛。」

    祖曰:「吾亦見亦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

    祖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

    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

    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

    神會禮拜悔謝。』

  • ?
    Lv 7
    5 年前

    你不計著相 那你把你的財物錢都丟出來

    不然不要假了啦 討論什麼 現實你們那一個做到 都是在騙人

還有問題?馬上發問,尋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