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 發問時間: 社會與文化宗教信仰與靈性 · 5 年前

菩薩乘為何會有「唯須息見」的論說?

不同的識見培養,就有不同的論義方法;不同的論義,就會搭配不同

的實作。此篇是以禪門四卷楞伽經與六祖壇經為主的論說,禪門之所

以可以在參禪、論義、行住坐臥皆稱修行,就是因為這個性妄想自性

計著相聲聞,關鍵說明如下:

<基本識見培養>

※如來藏(心)是一個境界,非覺:

 經云: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

 常見的誤解→

   以二乘見解在學習如來藏,就會不小心把「真心」當成佛(

   覺)來修,完全曲解了佛說如來藏的本意,如來藏是境界提

   升的功課,是諸佛所行之境界。

   若有人說「高速公路,是車子所行的道路」,相信絕沒有人

   會說「高速公路就是車子」。

 

※「起覺」與「境界提升」是兩門不同的功課:

 經云:於如來藏識藏當勤修學。莫但聞覺作知足想。

 常見的錯誤→

   因為不能明白這是兩種功課,所以常發生搖擺。

   獨守要息念,那不就成了「識見不足」的愚人了;

   獨守聞思修,那不就成了「入海數砂」的愚夫了。

   事實上,

   息見,在修「起覺」;觀察思辯,在「提升境界」,故說「

   聞思修入三魔地」,卻不是說「聞思修而成佛」。

   好車子,也要有好的道路,才會跑的順。

------------------------------

<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如何落實「起覺」與「境界提升」>

※一切以「自覺」為開始。(審自心現量、覺自心現妄)

※自覺「性妄想的升起」→

   當以「計著性妄想自性」為用(自性起用),勤修如來藏。

 自覺「沒有性妄想的升起」→

   此處即真三魔地(已離心意意識),當勤修起覺。

   這功課就是「六根→反源自性→圓覺隨順」,不需要思辯。

※故知,「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以一個「自覺」同時適應「起

 覺」與「境界提升」兩種學習;禪門之所以少說實作,是因為沒

 甚麼可說的,就是那麼單純,唯見性而已,參禪、起論、行住坐

 臥,皆���在修行。

 學習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就是實作實修,但有的人認為這是

 空論,應該是還沒有明白祂的實用性。

------------------------------

<菩薩乘為何會有「息念」的說法?>

你要深入「起覺」,由「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可知,當然就必

須「息念」。

常見的錯誤:

※若拿「息念」去面對如來藏,就會產生識見嚴重不足的問題。

 朋友試想,你開著911超跑,卻走在山上的產業道路,這難道

 不是個悲劇嗎。

※有人堅持反對息念,這也是不對的;

 你不息念,就無法入真三魔地,若變成騎腳踏車上高速公路的怪

 異景象,不也是悲劇嗎。

※息念,不是放空、像個石頭;

    而是「保持在『自覺』性妄想不起」的狀態。(憶忘如一)

 息念,是「起自覺的」,不是寂滅相。之所以「坐破蒲團枉作工

 」,關鍵就在「沒起覺」。

問題:您所認知的「唯須息見」是何義?

已更新項目:

..............

朋友們可以深思:

禪門論義離心意意識五法;對於「見」是息還是不息,並無礙,

「見」只是個性妄想;之所以特別要提出「息見」,是有深義的

,不可以只看表面的不起妄心。

請問,

若解義為「萬緣放下,無所著。」

若解義為「因意識會造就對立,才須息見。」

若解義為「一切法本性空,何須起見、惹塵埃?」

都只是在「見」這個性妄想上面做文章,應該是沒有入義的。

2 個已更新項目:

................

看了朋友們的回答,問題還是出在弄不清楚「覺、性、心」關係,

所以對於「起覺」無感。

這問題其實出在「代位名」:

A→B→C→D→.........

因為A→B→C太難懂了,於是經論就簡化為C→D→......

這後面的C就是代位名,故論說上就會出現具足ABC特性的現象。

例如:楞嚴經,以如來藏代位了「覺、性、心」

   六祖壇經,以自性代位了「覺、性」

   四卷楞伽經是末學看過唯一清楚區分「覺、性、心」的經典。

   有經以空代位了「覺、性、心」,故說真空妙有。

要去釐清楚「覺、性、心」,不要去看甚麼是覺、甚麼是性、甚麼是

心?因你無法明白代位的現象,會失準。

你要看「覺與心、覺與性、心與性」這樣兩兩放在一起時的論義方式

,這些經文才是其彼此的真實關係。

明白了關係,那些代位名的論說,就不會混淆錯用。

3 個已更新項目:

.......網路上看來的:

是誰無聊種芭蕉,日也澆澆,夜也澆澆

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若是要學法,真的不要怨繁瑣,不經一番寒徹骨,焉有梅花

撲鼻香。大家總不希望自己未來變成一個,識見嚴重不足的

人吧。

4 個已更新項目:

..............

「息見」是甚麼意思?大家都知道,也沒甚麼好論的。

但先賢為何要提「息見」,這一定要深思,否則就是把大乘法當二乘在修。

15 個解答

評分
  • ?
    Lv 6
    5 年前
    最佳解答

    菩薩乘為何會有「唯須息見」的論說?

    =====

    答曰 : 離畏 。

    佛告大慧 : 我說如來藏 , 不同外道所說之 : 我。

    有時說 空 , 無相 , 無願 , 如實際 , 法性 , 法身 , 涅槃 , 離自性 ,不生不滅 ,

    本來寂靜 , 自性涅槃 , 如是等句 , 說如來藏 已。

    如來應供等正覺 , 為斷愚夫畏無我 , 句故說 : 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

    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 , 不應作我見計著。

    譬如 : 陶家於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 , 如來亦復如是。

    於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

    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 , 或說如來藏 , 或說無我。

    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

    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名 說 :如來藏。

    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

    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悕望疾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是故 , 如來應供等正覺作如是說 : 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所說之我。是故大慧 , 為離外道見故 , 當依無我如來之藏。

    爾時 ,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人相續陰  緣與微塵  勝自在作 心量妄想

    補充 :

    禪門論義離心意意識五法;對於「見」是息還是不息,並無礙,

    「見」只是個性妄想;之所以特別要提出「息見」,是有深義的

    ,不可以只看表面的不起妄心。

    ================

    答曰 :

    禪門五法 對於「見」.. 並無所有息與不息的說法 。

    於 說「息見」..

    乃止伏受戲論薰習所至 , 未入佛陀法門而以為 : 能。所。

    能有所有之無實虛妄無常可久之迷見。

    是故說 : 息見 。

    息 顛倒見

    息 能所見

    息 有無見

    息 記忘見

    息 積聚敗壞見

    息 因緣依從見

    息 分別相續見

    息 念生滅業見

    諸如此 .. 是為 : 息見 義。

  • 版主出""唯須息見:".題目.竟然能生出那麼多的知見.

    只能給個""莫妄想""3個字.

    最起碼也比"唯須息見:"少個字.

    管見

    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以文字.語言.思慮.卜度等.所生的一切法皆是虛妄.

    為何是虛妄.?因已落入憎愛.取捨.來去生滅二見.

    四大元無我.五蘊本來空.

    覓找不著.能起文字.語言.思慮.卜度等的那個""我""啊.

    法本無生現寂滅相.法法何曾法?

    一切法沒有個""真實不變的"".

    若起個""修真實不變""的念

    即背道了.

    故云:不用求真.唯虛息見.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管見

    .

    .

  • ?
    Lv 4
    5 年前

    靜修師兄, 法安

    雲來遲了...先致歉...

    若師兄真的相信六祖壇經 , 不知師兄可有看過其中這一段: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夫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佛法與一般世法不同...

    所謂從[聞. 思. 修]入三摩地...其實真正的涵義, 應該也不是像在求學那般...

    而是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的[聞]...[思]則是如您上次所說的[如幻三昧]....而[修]行...

    當然一般人的根基, 一定要從類似[求學]的方式來進入

    雲記得上次有人開題...

    [為什麼有些人只是知道些簡單的佛法就能獲得法眼凈,有些人讀盡經書也沒有剋服多少貪嗔痴?]

    就是這個道理....

    若要說 [識見不足]...那麼一些老公公老婆婆....一定是[識見不足]的了

    為什麼只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大集經》曰: 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

    其實雲也跟你一樣...邏輯思考能力很強....

    一旦有很強的邏輯思考, 通常也會因為這樣, 陷入思考的陷阱而不自知

    您說....

    "若解義為「萬緣放下,無所著。」

    若解義為「因意識會造就對立,才須息見。」

    若解義為「一切法本性空,何須起見、惹塵埃?」

    都只是在「見」這個性妄想上面做文章,應該是沒有入義的。"

    就是不想在[見]裡頭做文章, 所以才要[息]不是嗎?

    最後補充黃念祖老居士說過的一段話:

    不可思議,不可思是你不能想;不可議,議是議論,你不可說,

    不是下禁止的命令,而是你說不出,你想不到,不是你的思想、你的言語所能夠表達的。

    以上幾點意見分享, 阿彌陀佛!

  • sam
    Lv 7
    5 年前

    已知一切法本性空

    何須起見 惹塵埃??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四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訶薩 不見有法 能於 無上正等菩提 有增有減、有益有損,

    以一切法 本性空故。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訶薩 於一切法,觀本性空 尚不可得,

    況初發心 而有可得!

    最初發心 尚不可得,

    況修 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 而有可得!

    況住 內空 乃至 無性自性空 而有可得!

    況住 真如 乃至 不思議界 而有可得!

    況住 苦、集、滅、道聖諦 而有可得!

    況修 四念住 乃至 八聖道支 而有可得!

    況修 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而有可得!

    況修 八解脫 乃至 十遍處 而有可得!

    況修 空、無相、無願 解脫門 而有可得!

    況修 極喜地 乃至 法雲地 而有可得!

    況修 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而有可得!

    況修 五眼、六神通 而有可得!

    況修 如來十力 乃至 十八佛不共法 而有可得!

    況修 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 而有可得!

    況修 無忘失法、恒住捨性 而有可得!

    況修 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而有可得!

    況修 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而有可得!

    況修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而有可得!

    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於所修住 一切佛法 若有所得,無有是處。

  • 5 年前

    獅子跳躍處、兔子不可為。

    見本身就是一種由「第六意識」所生的產物。正念造善業、惡念造惡業同時也是落入妄想的一種來源、所以「唯需息見」。

    「但不是要眾生什麼都別想」、什麼見解見地都拋棄。眾生根器不同、獅子能透過息見躍過生死海、兔子透過息見只會落入萬丈深淵。

    有的人不立文字名相能解真實義、有的需要這些見這些名相解真實義。「息不息見要看自己的因緣去行之。」

    如果對為什麼要「息念」、「息見」還不是很清楚的眾生、建議先把基本的知識見地建立起來、再進入實修的階段。

    因為並不是每一個眾生、在聽聞「息見」之後都能立即理解自己為什麼要息見。

    眾生為什麼需要息見、因為這個「見」是妄想是種種煩惱的來源。然而許多眾生初學時不透過這個「見」、是無法走向覺悟的大道。好比透過「意識」學習佛經、佛法佛理。進而去思維世間生滅無常、四大皆空。這些透過「見」透過「第六意識」這個妄心妄識的思維能發揮學習效果。等到因緣具足、建構了「息見」的見地、自然在進入息見的過程裏少些障礙。

    眾生能否理解前人所說的「唯需息見」、有每個人自己的因緣。如果還無法理解的人、建議先從累積自己的福德、智慧資糧「守五戒行十善」先做起。憑藉著對佛的信心、相信日後因緣具足時即能理解、為什麼聖賢會要後人「唯需息見」。

    要是因緣不具足、就算老師講的再仔細舉例再更多、我們也無法信受。好比有人聽不懂、不相信、聽懂了做不到、或者只能理解部份做到少許、懂了也做得到、不懂但做得到等等差異。祝福各位早日成就佛道。

  • ?
    Lv 6
    5 年前

    菩薩乘為何會有「唯須息見」的論說?

    ==========================

    真諦離欲寂滅。息陰界入自共相。外不壞相如實知。

  • ?
    Lv 4
    5 年前

    賢者:

    (1)建議善用因緣法則,透過觀察便可知【息見】真實的義理。

    (2)如來藏是否是一個境界,亦或假說,或亦有其它涵義,可以再參考其它的經典。

    (3)所有的經典,都有一貫的淵源與脈胳,或許你的論述在其它經典中已提及。

    僅供參考

    深願吉祥

    謹供參考

  • ?
    Lv 6
    5 年前

    靜心大德:

    從 「覺、性、心」的關係,

    (動靜是世間,是個「性妄想」,動靜不起,則相滅。)

    到(寂滅,連覺都不可說,故說超越世出世間。)之論述。

    請問:<基本見地的培養>

    1,眾生本來就是「覺」嗎?

    2,離去了「性、心」,【覺】能獨存嗎?

    3,依真起妄→就是以計著「性妄想自性(真)」的方式去思辯(妄)。

    回應:不是如此!是依你自己實作實修而欲達之「究竟處,所依處」,是「真」還是「妄」,或「真妄和合」?

    4,返本歸極→沒聽過?

    回應:這功課就是「六根→反源自性(返本歸極)→圓覺隨順」,不需要思辯。

    5,「一切法本性空,何須起見、惹塵埃?」

    回應:一切法本性空的【空】是指:不是什麼都沒有,也不是有什麼!

    6,常見的錯誤:

    四卷楞伽經有楞伽經的中心思想(見地與修法),與六祖壇經不見得相容,

    更不能用楞伽經,來詮釋一切大小乘之佛經典。

    好比在一個圓,我畫一個直線,你說左右是兩邊;我畫一個橫線,你又說上下是兩邊;若在「虛空」中畫呢?,

    你以空假當直線、我用緣起當橫線,到底哪裡才不是兩邊?

    緣起就是空假,用自己的理解「緣起」來詮釋,自然是「自心妄現」。

    就如印度佛教所說的「禪」等同與中國禪宗所說的「禪」,豈不怪哉!

  • ?
    Lv 5
    5 年前

    息見,在修「起覺」;觀察思辯,在「提升境界」,故說「

       聞思修入三魔地」,卻不是說「聞思修而成佛」。 ..

    息見是息妄見,所以息巳包含起覺,提升境界,能息何種程度的妄見,自然就提升至何種境界,觀照力有多深,就能免於多少妄見,覺所覺空就是息見之路,如果到了寂滅現前,你説祂不是佛,我也無言。還是有比寂滅現前更高的境界,或是觀世音菩薩,只能教到寂滅現前,無法教到成佛。

    息見就是息一切妄見。

  • Lv 6
    5 年前

    版主大德法安,此題除了大標題以外,所論述的怪怪的。

    離((世尊))越遠的佛法竟是~~~越搞越複雜~~~。

    當勤修起覺,又(已離心意意識),怪哉,這確定是覺嗎?

    版主您雖然立意良善,但所論述的面向卻不只一種而已。

    ~~~~~~~~~~~~~

    既然已提到楞伽經,有那位善知識可以教教末學何謂

    ~~~無自性~~~此三字真實義,感恩。

    祝安康喜樂,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還有問題?馬上發問,尋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