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逍遙者
對於光速的謎思 (當光速超越光速時又如何 ? )
假設有一雷射鎗(人造光束)具備射觸1億8千萬公里以上物體(依目前光速值約須10分鐘) 有A B兩個物體 皆與雷射鎗等距 但分別位於90度 依畢氏三角斜邊計算 兩物體間距至少2億5千萬里以上(光速值約須14分鐘以上) 將雷射光對準A物體射出直到接觸 持續電源狀態下 轉移雷射鎗角度對準B物體 雷射槍由A至B轉移角度所費時間1分鐘 試問B物體接觸到光束的時間是 1分鐘 10分鐘 或14分鐘以上 ? 若答案是1分鐘 那接觸物體的那道光頭於空間中所行進的速率就超越已知的數值若非1分鐘 那當雷射鎗移動角度的過程時 該光束就成曲線 可能嗎 ? (已知光為直線運動除了一些無法證實的理論之外) 此謎思祈盼專家解惑 .
8 個解答天文與太空1 0 年前地球四季變化與自轉軸角度傾斜23.5度之質疑
天文學對地球自轉運動與轉軸形態之論述 所謂自轉軸傾斜23.5度 乃架構於公轉軌跡相對太陽光球中心角度為平角藉改變地球受光面角度 解釋四季溫效值變化 但這出現一個矛盾的物理運動現象 轉軸傾斜於春秋分時不見了(變為垂直)於夏冬至時分別反向於受光面傾斜 但地球溫效變化是漸進的 莫非傾斜角度值的數據漸進的 自春分垂直之後開始漸傾 直到夏至時達到傾斜角度23.5 之後傾斜角度漸減到秋分時又歸正 如此的重力牽引運動形態實另人難以信服或許可以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做實驗 以檢測分析此種運動形態的可能性 個人淺見 關於星體間的環繞運動 星體自轉軸相對於被轉體是恆定的 但相對於本體地表的位置而言 則會周期性移動此軸心位移力源 來自於公轉軌跡進動所造成 簡單說 不是地球自轉軸傾斜23.5 而是地球公轉軌跡角度傾斜23.5 以春秋分為基準角度為0 春分後漸往下到夏至時 位於春分點下方23.5度 夏至後漸往上 到達秋分點時角度為0(與春分一樣) 後繼續漸往上 到冬至時角度為上方23.5 之後漸往下 回到春分點時角度為0 此乃以太陽光球質心為觀測點所呈現的形態 依此論 太陽系內各行星公轉軌跡相對於太陽光球質心 即非目前天文學所稱的盤狀而是球狀 (對於恆星系內行星運動形態 以立體動態圖示 無須文字解說 即能一目了然 此乃個人努力目標之一) 至於如何區別春秋分 漸暖為春 漸冷為秋 春秋分就公轉軌跡相對太陽光球角度而言是一樣的 但位置於相對等的兩邊 春分後軌跡行進角度漸下秋分之後則反之漸上 因軌跡蛋型 春秋分時 相對於光球質心間距相等 夏至遠冬至短 地球四季溫值變化 除光球照射熱能 地球重力場值的強弱也受間距遠近所影響 即所謂幅射擴散效應間距愈遠 地磁力強 重力場離地表愈低 聚熱效應愈高 反之間距愈短 地磁力弱 重力場離地表愈高 散熱效應愈高 又地表各緯度重力值 以精準度而言並非一致相等 南北極區與地底熱能於不等厚度地殼及所覆蓋的物質不同所產生的溫效值也不等 此皆為春夏秋冬四季氣候變化要件 總之受光面只是四季變化要件之一而非全部 因自轉易於觀測計算 故早期地球科學只重視自轉 並將所有變數條件 歸責於自轉效應而忽略了相對光球公轉軌跡所造成的影響條件 故藉此略表心得 供先進共同探討 .
1 個解答天文與太空1 0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