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符堅和曹操狀況類似,為何結局不同?
符堅和曹操一樣從無到有,掃平群雄,統一北方,
骨幹是自家兄弟,兵和將都是投靠來的。同樣是以
重兵 南下,期望統一全國。
為何赤壁戰敗,曹操還能收拾殘局,而符堅卻是身
死國亡?
符堅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差,也不是殘暴之下,能
禮賢下士,下場卻比不上魏武帝?
套句三國演義中孔明的話「操名為漢相,實乃漢賊」
從195年曹操迎獻帝後,各地割據實力有多少是甘心聽命於中央政府而乖乖投降的?
魏國的江山全是以武力打回來的,所以漢室這張老虎皮只是幌子,沒有實際作用?
時間再推前一些,董太師也是狹天子,但諸候不賣帳,還組成聯軍對抗中央,
我認為正統與否,並非決定因素。
呂布、袁術、袁紹、馬超都是以武力對抗漢相曹操,孫權劉備更不在話下。沒有勢力衝突時,還可以扯老虎皮,最後還是比誰的拳頭大。
我認同魅影 知識長所說「曹操雖然善納降將, 但是他是收兵收將不收頭頭」的見解,收其兵將而除去領導,降兵降將失去效忠對像,只能乖乖的跟著新老板,工作照做工資照拿。
符堅本性寛貸容人,再被壬猛貫輸了儒家思想,善待亡國貴族才會留下後患。
司馬光說「夫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堯、舜不能為治,況他人乎!秦王堅每得反者輒宥之,使其臣狃於為逆,行險徼幸,力屈被擒,猶不憂死,亂何自而息哉!」這段說得很有道理,但後面的卻是屁話可以不理會。
假如符堅能心狠手辣,把慕容垂、姚萇、慕容泓、慕容沖、乞伏司繁、拓跋珪等不分老幼全部坑了,就不會有後來惡果。
假如王猛能因材施教,捨棄儒家的外衣,直接效發商鞅,李斯,厲行法治,會不會好一點?
7 個解答
- ?Lv 78 年前最佳解答
撇開是否正統的問題. 我的看法是兩者在南征的兵力組成與北方的政局是大不相同
先來看兩者的兵力組成
曹操第一次南征時的兵力, 號稱八十萬, 實際上絕對沒有那麼多. 曹魏全盛時期的領地也才83郡, 能夠徵調的兵力最多只有40多萬, 這還是全盛時期(曹魏立國時). 曹操第一次南征時, 北方袁家勢力剛平定, 關東群雄勢力仍在, 曹操勢必分兵在關中與原本北方四州各自駐守, 所幸此時黑山賊張燕已降, 不然曹操有沒有餘力南征都還是個問號. 周瑜的判斷是曹軍南征本隊共有15~6萬, 劉表降軍約7~8萬. 但是曹軍即使有16萬, 也不是全都投入赤壁之戰, 曹操在各地都有派兵作支隊, 江陵曹仁, 襄陽曹洪, 這兩地就至少分兵3~4萬作為預備隊. 所以赤壁之失, 主要失去的部隊應為屬於原本劉表的降軍居多, 曹操的嫡系部隊損失是有的, 但是並沒有太多, 例如虎豹騎就留守江陵. 紀錄中也沒有動用到青州兵. 也因為曹操本軍的損失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以至於周瑜以三萬兵力在攻打江陵(這也顯示出此時江陵的兵力可能只有1萬出頭)時, 還吃了點虧. 由於曹軍本隊損失不算太大, 加上各地都有重臣留守, 所以曹操敗戰後並沒有讓政權瓦解
再來看符堅, 符堅的南征兵力號稱百萬, 實則有騎兵27萬, 戎卒60萬, 合計87萬. 但是符堅的氐族本族兵力只有3萬羽林郎與部將梁成的5萬兵力, 其他都是各族聯軍. 跟曹軍比較就可以知道問題在哪. 氐族本軍人數太少, 萬一敗戰, 即使本軍健全都不足以壓制各族反叛. 而且本國兵力空虛, 加上符堅原本並不是符秦正統王族, 而是驅逐了暴君符生後自立為王. 符堅的本族親信並不如曹操那一大班親戚故舊的強悍. 更何況淝水之戰中, 符堅先失去了梁成的5萬兵力, 而後親弟-符融還戰死. 此時王猛早逝. 符堅的文武兩膀俱失, 本族兵力又重創, 加上以八十多萬卻敗給東晉不過數萬的兵力, 威信大失. 北方胡族崇尚勇力. 一個兵少, 無有力親信, 威名盡喪的過去雄主, 只會被認為是可取代的對象
第二點是兩者的北方政局是不同的.
曹操雖然善納降將, 但是他是收兵收將不收頭頭的, 跟他對抗的, 袁家被追殺到遼東, 呂布被縊死於白門樓. 陶謙大概是最慘的, 徐州被屠到[泗水為之不流].關東十將中, 主事的韓遂與馬超, 連家人都被殺光, 親如拜把的張邈被夷三族. 我印象中只有張繡與張魯能被接受投降, 這當然是賈詡看出張繡對曹操有很大的政治價值. 張魯則是幾乎不抵抗就降. 此外, 曹操收了這些降兵(也不一定是全收, 例如官渡戰後, 曹操就坑殺了至少5萬的袁軍), 卻不一定將他們編入軍籍, 有很多是先改軍屯, 確認可信才會編為正軍. 降將則受到不錯的待遇. 但是曹操慣以降將帶正軍, 這些兵是聽從曹大丞相的命令, 可不是這些降將的私兵. 因此就算降將復叛, 手上的兵力也不會太多. 而重點州郡都派可靠親信駐守. 即使降將被信任, 曹操還是會另派親信當監軍或是副手. 例如派張遼守合肥, 跟他搭檔的恰是曹操外姓大將中跟老曹最久的樂進與李典.
再來看符堅, 符堅的策略是寬和待人, 手下諸將多為眾胡族原本故主. 但是問題是你對別人好, 別人不一定對你好. 胡族兵力以各族族兵為主力. 符堅的百萬大軍, 真正絕對效忠的不過氐族8萬, 其他將近80萬的兵力, 60萬的戎卒(徵召的步兵)是哪邊強大靠那邊, 不然就是作鳥獸散各自顧性命. 但是有將近20萬的胡族騎兵實為各族私兵. 頭頭還在, 兵也是聽族主的. 所以符堅一敗就崩潰. 因為他根本無法在自己兵少的情況下, 還能繼續讓投降的各族主帥效忠
2013-08-04 06:52:12 補充:
感謝板大的認同, 不過對於板大對王猛的評價, 我要提出一點異議. 符堅寬和待人是沒錯的, 但是王猛可非這種爛好人. 王猛主政期間, 主張 : 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 仍是主張以法刑殺與以禮治國的人, 也就是表儒實法.
這段出自晉書-卷114, 可以看出兩人個性的不同
堅親問之,曰:「為政之體,德化為先,蒞任未幾而殺戮無數,何其酷也!」猛曰:「臣聞宰甯國以禮,治亂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劇邑,謹為明君翦除凶猾。始殺一奸,余尚萬數,若以臣不能窮殘盡暴,肅清軌法者,敢不甘心鼎鑊,以謝孤負。酷政之刑,臣實未敢受之。」
2013-08-04 07:10:38 補充:
王猛生前就多次諫言該殺慕容垂, 司馬光等後世史家還因此評王猛非君子, 乃妒才小人. 但是從前秦之亡來看, 王猛實乃高瞻遠矚之士, 豈是君子小人可以概論的. 王猛直到死前都還是提醒符堅, 鮮卑與羌族不可盡信, 之後恰恰是這兩大族滅亡了前秦. 倘若王猛能多活十年, 前秦的情況必然大不相同. 而慕容垂最害怕的人就是王猛, 符堅失去王猛, 比曹操失去郭嘉的損失還要大上許多
- 小張Lv 78 年前
我看法跟董狐類似 我覺得應該是政體的關係
曹操赤壁雖敗 實際只損失荊州水軍 自身軍隊損失不大
但曹操仍急忙後撤 就是怕北方不穩
表示有隱患 但仍能壓制
這與漢朝幾百年實施郡縣制不無關係 雖然地方世家勢力仍大
但畢竟和游牧民族的部落聯盟制不同 郡縣制的國家凝聚力還是較大
而各部落的頭領即使被殺 部落仍會推舉自身的領導人 情況可能無法改善太多
- 品毅Lv 68 年前
狀況不同
狀況不同
符堅是小部族[[氐族]]靠著槍桿子要求臣服的部族共同出兵
是人多沒錯
但是散沙一盤
一敗就土崩瓦解---各部族脫離
而曹操兵敗後---還是能佔有1/3的荊州---狀況是不同的
2013-08-03 07:04:06 補充:
曹操當時已經平定北方
對於北方的經營也有一段時間---屯田養兵
本身內部矛盾不大---政敵幾乎都消滅了
兵敗後---只是傷其一部分軍隊---後顧之憂當時只有西涼馬騰的軍隊
曹操軍隊組成不像符堅是拉著各懷異心各部族軍隊上戰場---雖有荊州兵---但也只是小部分
- ?Lv 58 年前
我頗同意董狐的看法,組成不同!
符堅是氐族人,
氐人本來就不是多數民族,
符堅位了穩固勢力把部隊分散到北方各個角落去,
雖然說對於叛亂可以迅速打擊,
但是遇到像是後秦姚氏政權的叛亂時,
這種政策反而成了致命傷,
所以散出去的部隊被各個擊破,
從此史書不見氐人矣...
2013-08-03 18:20:50 補充:
曾經有陰謀論者說曹操曾把荊州兵當作馬前卒,
讓他們去打赤壁之戰,
當時荊州兵的確是非常大的數量足足有二十萬之譜,
如果沒有控制好會釀成大災難,
所以利用作戰消耗他們兵力,
在赤壁之戰以後曹操雖然兵力大減,
但是留下來的卻都是真正的嫡系兵團
- 董狐Lv 68 年前
我不太認同版主的說法,因為我認為兩者的狀況背景差異甚大。
曹操是以漢人為主體的部隊,有著中央政府的威望,當時的軍閥都承認漢獻帝的存在;符堅是以多民族所組成的部隊,來源則是將各民族建立的國家消滅後強迫加入的,而且缺乏眾人公認的中央政府聲望,符堅所屬的氐族也不是北方人數最多的民族(漢族以外)。
因此,當兩者都遇到失敗時,曹操還可以憑著中央政府的威望、丞相的職位收攏民心士氣。而符堅卻缺乏相同的條件,被強迫收服的民族趁機紛紛起兵叛亂,造成北方的再次分裂。
2013-08-03 17:52:15 補充:
「操名為漢相,實乃漢賊」這句話便說明了重點,雖然漢室的存在大家都知道是塊遮羞布但是當時卻沒有人敢去掀開他。
君不見孫權雖割據江東,但收復荊南後,曹操上表漢獻帝封孫權為驃騎將軍,領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還派校尉梁寓奉貢漢室。可見在當時,「大義」的名分還是沒有敢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