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4 個解答
- 2 年前最佳解答
樓主你好
關於「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大約經過了46億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沒完全冷卻,反而還這麼高溫,造成今天大地震的現象?」
因為
⒈地球一直有太陽提供能量,就算遇到冰河時期,之後還是能透過太陽提供的熱能慢慢融化
⒉地球內一直有各種各樣的反應(物理反應、化學反應、核反應…等)在發生,其中許多反應會釋放熱能,比如說燃燒
⒊生物生存造成的一些影響,比如動物釋放甲烷造成地球溫室效應加劇,來自太陽的能量更難散熱到外太空;比如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的各種工業活動,造成了溫室效應不斷加劇
更新:
對了,補充一下
之前沒講清楚,地球從誕生到現在溫度並不是沒有下降過der,只是現在溫度因為之前說的幾個原因等依然很高
而且,地震的確是因為板塊活動沒錯,但是板塊活動是因為軟流圈熱對流,帶動軟流圈上的岩石圈(板塊)運動,不同塊板塊碰撞、推擠、發生斷層,就會造成地震;而熱對流時,熱量是由高溫處傳到低溫處,所以不能完全說地球內部高溫和地震無關
醬子,希望能幫到你
如果有說不清楚的地方,樓主可以更新說一聲
有說錯的地方,也歡迎各位大大指教!
樓主可以選我為最佳解答^_^
- 匿名使用者2 年前
花蓮地震是正常的能量釋放 推測可能是上次花蓮地震的餘震 因為主震度沒有比上次強 再過幾天可能還會出現芮氏規模4~5的餘震 每次地震都發生在持續下雨幾天之後
地震後該地區的地殼表面因地下水活動而突然冷卻降溫 當地的冷空氣又會與太平洋的暖空氣[東風]形成對流雲層而下雨 所以 每次地震前後都會連續下雨就是這個原理
地心岩漿總有冷卻的時候 只不過是因為他降溫的速率很慢 你沒感覺他在降溫 從火山爆發噴出濃煙而不是炙熱高溫的岩漿噴流就可以推論地心已經開始冷卻幾度 岩漿流速會越來越慢
地震不完全是地心岩漿高溫壓力推擠地殼板塊的問題 有更多科學實驗證實 地震是因為地下水滲透在岩層之中 因為某種因素改變地下水的結構 導致水壓支撐板塊的力量失去平衡
造成板塊位移的運動 例如 如果因為人類鑽探石油的鑿井開挖導致地下水改變路徑時水流支撐岩層的力量改變之後造成板塊不平衡的錯動與堆疊作用造成地震
另外一個原因是 地球自轉的速率減緩改變洋流的活動 地球因為越來越大顆[流星撞擊地面與宇宙塵埃堆積的結果]導致地球自轉的速率越來越慢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每年約慢一秒左右
導致太平洋周圍淺海地殼的地下水的壓力不平衡造成板塊錯動引發地震 所以 地震帶都集中在太平洋周邊的淺海地殼 因為深海地殼比較低溫很難激發深層地殼裡面的岩漿或地下水活動
而太平洋的水壓變化比其他海洋更為劇烈 因為太平洋可能是月球撞擊地球時造成的凹洞 這個區域的地殼最不穩定 地殼造陸運動會持續把凹洞填平 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
- 2 年前
1.早期碰撞的大量動能儲存, 加上表殼硬了減緩熱能釋放 2.內部估計達攝度6000度, 還比太陽表層高溫, 一部份熱是放射線衰變放出的. 3. 太陽給地球的熱極小,只有表層:海100M,陸3M; 4. 地震和雨水沒什麼關係, 釀災的震源都是在地下水飽合層以下6~11KM; 5. 大多數地震都在板塊隱沒帶附近, 與淺不淺海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