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空性是否相當於佛性?

11 個解答

評分
  • 匿名使用者
    5 年前

    一切皆空....空本來就是佛性...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滅貪...瞋...癡....慢...淫....而且要正等正念正覺的心.......

  • ?
    Lv 7
    5 年前

    空性是否相當於佛性?

    ===================

    翻譯不同 是一樣的意思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八

    如是空性。

    不生不滅 無來無去。

    不一不異 非斷非常。

    本無生處 亦無滅處。

    亦非遠離 非不遠離。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佛性

    無生無滅 無去無來。

    非過去 非未來 非現在。

    非因所作 非無因作。

    非作 非作者。

    非相 非無相。

    非有名 非無名。

    非名 非色

    非長 非短。

    非陰界入 之所攝持。

    是故名常。

  • 匿名使用者
    5 年前

    大善知識 平實導師自從證得般若實相心,以及眼見佛性以來,分別依總相智、別相智、道種智來簡擇諸方大師說法,從來不主動評論,都是因先被無根毀謗而被動回應作法義辨正,唯有二者是主動評論,那就是破佛正法最為嚴重的印順法師及藏密邪法。印順認同西藏密宗應成中觀派,不僅否定第七識,而且還將貫穿三世因果的第八識否認掉。為了掩飾其斷滅見本質,故以子虛烏有之意識細心來代替佛所說的第八識,作為貫穿三世因果的聯繫者,讓原本可知、可證的第八識義學,變成不可知、不可證的意識細心玄學,因此印順是從佛法的根本而破壞正法,破 佛正法最為嚴重,破法之重莫過於此。復次,印順又說 阿彌陀佛之極樂信仰是太陽崇拜之淨化,東方琉璃淨土是娑婆世界天界之淨化,根本不承認經中說有西方極樂世界及東方琉璃世界,使淨土行者依止經典修行之往生標的頓成虛妄、頓失所依,其過極大,因此說印順破 佛正法最為嚴重,一點也不冤枉他。

    詳細,請恭閱:

    『眼 見 佛 性』   駁慧廣法師「眼見佛性的含義」文中謬說

    正光親教師菩薩 著

    自 序[43-51頁]

    自 序[43-51頁]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經中已明文,若無大因緣,欲善知識出現於世間弘法利生者甚難;又善知識出現於世,縱有大因緣而得以遇見,……,乃至能真信受者復難;就算能夠信受善知識所說,欲隨其意旨而修行更難;因此對於善知識出現於世間,乃至隨順意旨用功修行,都要以虔誠心、恭敬心、一心來求善知識教化指導,並在善知識善巧方便攝受下,方得以明心見性,在一生當中往初地邁進,乃至能超劫精��而成佛。

     

    末學何其有幸,能跟隨大善知識平實居士聞、思、修、證佛法。追隨以來,均以虔誠心、恭敬心、一心,依照 平實居士所說,並輔之以佛所說經典修行,凡十餘載。從一個僅知道念佛而無佛法正知見的人,到現在具有總相智(根本無分別智)、少分別相智(後得無分別智),乃至具有極極極少分道種智知見,實乃不可思議,這就是大善知識化導眾生之善巧方便及不可思議之處。然而短短十餘載當中,具有人人夢寐以求(得以值遇善知識),乃至有道種智知見之熏習,若非自己過去世所培植的善根福德因緣、若非 佛菩薩安排得以值遇大善知識、若非大善知識 平實居士善巧方便及慈悲攝受,何以致此?每想到此,不禁潸然淚下。因此後學常謂學人說:「 平實居士是後學的法身父母,比自己親生父母還親;今生父母所給我的,僅有今世而已,可是平實居士給我的,卻是無量世的法身慧命。」這就是大善知識出現於世間,利益自己及利益眾生最好的表徵。

     

    平實居士自公元一九九○年開始弘法以來,所說的不僅是末學聞所未聞法,亦是許多眾生聞所未聞法。譬如 平實居士說:「真心從來離見聞覺知、從來不思量做主。」迥異台灣、大陸諸方道場所說離開語言文字而了了「常」知之離念靈知意識心;又說:「在見聞覺知當中,有一個從來就離見聞覺知,與見聞覺知同時、同處配合運作的真心。」又譬如說:「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都滅,就是無餘涅槃,就是第八識本際自住的涅槃境界。」迥異諸方大師所說要用意識心入住涅槃境界的邪說;又譬如提出四種涅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住處涅槃)之詳細內涵,迥異於諸方大師所說的常見或斷見涅槃,都是現代學佛人聞所未聞法。

     

    又譬如說十住菩薩成就如如幻觀、十行陽焰觀、十迴向如夢觀、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菩薩成就鏡相觀、光影觀、谷響觀、水中月觀、變化所成、似有非有、極寂靜觀等唯識學上觀行內容及知見,更是眾生聞所未聞法。此外 平實居士所施設的善巧方便,更是聞所未聞,譬如勤練無相拜佛功夫成就,可以隨時隨地有憶佛淨念而不失,不僅在二六時中、在定中而不散失,而且可以達到《楞嚴經》所說的明心境界,即是經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又譬如拜多尊佛功夫成就,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看住話頭而不失,而且可以為將來眼見佛性作準備。以上所說善巧方便施設,不僅可以明心見性,而且還可以破牢關,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創舉。

     

    就是因為有這種大善知識出現於世,其所說聞所未聞法及其所施設的善巧方便,完全迥異於諸方大師,因此在世間產生兩極化現象:一者,小心謹慎的學子們,依平實居士所說、所著完全不同諸方大師之內容,一一比對是否符合 佛說。經比對之後,發現 平實居士所說、所著均符合 佛說,亦符合禪宗證悟祖師所說真心實際理地,因此信受無疑,從而依止 平實居士修學佛法,此乃菩薩種性人。為什麼說他們是菩薩種性人呢?是因為平實居士所說真心非斷非常,體恆常住,然心體內有染污的七轉識種子,尚待歷緣對境,斷除二障(煩惱障、所知障)而成究竟佛,完全符合諸經諸論說法。因有世出世間智慧基本知見而能抉擇的關係,說之為菩薩種性人,也符合《勝鬘經》所說:【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餘聲聞唯信佛語】。然而具有菩薩種性,復能具足正知正見而親近修學者,究竟是少數人;亦即只有少數人,非是大多數人,才能深心信受平實居士所說甚深微妙法;餘人必須等待 平實居士妙法廣為流傳,普被佛教界公然支持時,方肯公開受學。

     

    二者,錯解真心之諸方大師及學子們,因往世甚少熏習大乘法,今世復執錯誤名師所說的佛法(如上平居士追隨元音老人而執著離念靈知心為真心,或如昭慧法師等人追隨印順法師執著滅相不滅為真如),認為是世尊所說的究竟佛法,甫聽 平實居士聞所未聞甚深微妙法,完全不同於名師說法,則不能安忍,遂作與法義辨正無關的有根毀謗或無根毀謗。或者往昔曾經毀謗善知識,輾轉三惡道中,歷盡苦痛,餘報亦受盡之後,今世幸得五根具全的人身,因往昔毀謗習氣未除,聽聞平實居士開示演說微妙法,不能信受而又毀謗,復輪墮三惡道而無法出離。乃至有些學子們,連 平實居士所說法都未曾接觸過,連 平實居士著作的任何一本書都未曾讀過,就人云亦云的無根毀謗,無視於未來無量世將受長劫尤重純苦果報,真是佛說愚癡無智可憐愍眾生。

     

    因此末學謹希望眾佛弟子們:如果想要評論 平實居士,請事先閱讀其著作;閱讀當時,復以經典為依據加以簡擇。經簡擇已,再來思維平實居士所說法義是否符合 佛說。思維過後,再來評論也不遲。莫於 平實居士任何著作都尚未閱讀,就一時衝動而來評論,而成就毀謗善知識之業行。此外,諸方大師及學子們有時會對 平實居士所說與經典比對,知道自己落處而默不敢言,此乃有世間智慧之人。亦有大師比對經典根本無法了知 佛所說真實義理,或者根本不從法義上判別、也不比對經典,怕面子難看及失去名聞利養,以師心自用之關係,就說平實居士是邪魔、是外道,說 平實居士甚深微妙正法為「法義有毒」,不僅斷了諸佛子們親隨大善知識修學佛法之機會,喪失未來能夠明心見性的機會,而且還誤導眾生毀謗善知識而相將入火坑,誠可悲矣!

     

    平實居士自從證得般若實相心,以及眼見佛性以來,分別依總相智、別相智、道種智來簡擇諸方大師說法,從來不主動評論,都是因先被無根毀謗而被動回應作法義辨正,唯有二者是主動評論,那就是破佛正法最為嚴重的印順法師及藏密邪法。印順認同西藏密宗應成中觀派,不僅否定第七識,而且還將貫穿三世因果的第八識否認掉。為了掩飾其斷滅見本質,故以子虛烏有之意識細心來代替佛所說的第八識,作為貫穿三世因果的聯繫者,讓原本可知、可證的第八識義學,變成不可知、不可證的意識細心玄學,因此印順是從佛法的根本而破壞正法,破 佛正法最為嚴重,破法之重莫過於此。復次,印順又說 阿彌陀佛之極樂信仰是太陽崇拜之淨化,東方琉璃淨土是娑婆世界天界之淨化,根本不承認經中說有西方極樂世界及東方琉璃世界,使淨土行者依止經典修行之往生標的頓成虛妄、頓失所依,其過極大,因此說印順破 佛正法最為嚴重,一點也不冤枉他。

     

    藏密本質則以印度教支派之性力派為主軸(說穿了就是以男女邪淫享樂藝術為本質),以自意妄想創造加諸於佛法名相,而妄稱為佛法一支,乃至高推為證量高於顯宗。然觀其所言、所證,卻落入樂空不二之離念靈知意識心中,落入貪著欲界最重貪愛之墮落法中,與釋迦世尊所說真心從來離見聞覺知之正教,完全背道而馳。佛弟子隨於別有居心之大師言教而推崇藏密,不知密宗索隱行怪及落處,夤緣附會,熱衷修行,導致古時「藏密���而佛教亡」的事件即將重演於今時,破壞佛的正法甚鉅。就是因為這二者破 佛正法最嚴重, 平實居士不待彼等之毀謗,就主動評論的原因。然而 平實居士所作所為,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 佛的正法永續延傳,為了挽救眾多佛子於邪知邪見當中,不畏自己身命受到威脅的事實,也不畏諸方大師及佛弟子毀謗之事實,發出師子吼,冀望佛弟子能夠分辨正法與邪法之差異,冀望能夠扭轉佛弟子邪知邪行,趣向佛菩提道,期望能如無盡燈一樣燈燈相傳,直到月光菩薩出世為止。

     

    然而平實居士評論諸方大師、印順及藏密之時,亦有極少數法師不能安忍,每用似是而非或者用顛倒黑白之歪理,造文來誣蔑 平實居士,此中以慧廣法師最為代表。慧廣法師錯以離念靈知心為真心,故平常指導法師或學人們修證佛法,都以「放下」、「不執著」作為佛法的修證,從來不能在斷除意識我見上面用心。更不知:別於離念靈知意識心之外,還有一個從來離見聞覺知,同時、同處而與見聞覺知的意識配合運作的真心,這都是現代佛教界聞所未聞的勝妙法;在平實居士出世弘法以前,現代佛教界大師們,從來無人說過。

     

    慧廣法師因為不能安忍自己所「悟」的離念靈知心被人破斥為意識妄心,而不能反駁成功的緣故,復不能安忍自己被成佛之道網站版工列為附佛外道的事實,思欲為文報復,然又心無把握,恐怕對方回應之後造成自己更沒面子,乃以電子郵件向成佛之道網站版工,對平實居士所教授的眼見佛性妙法提出質疑,先加以試探,想看 平實居士如何回應;若無法回應,即可公開造文對 平實居士加以破斥。但 平實居士認為彼既非以真實姓名請問,不具誠意,則不需給與回覆,乃吩咐版工及同修大眾置而不覆。時隔半年,慧廣法師誤以為正覺同修會無法答覆其質疑,誤以為自己的邪見是正見,誤以為真的抓到 平實居士把柄了,誤以為可以藉此題目而一文成名,誤以為可以一吐被人否定離念靈知心的惡氣了,便於半年後書具真實姓名,而於公元二○○三年七月,在《僧伽雜誌》第四十八期刊登偏邪的「眼見佛性的含義」一文,在文中公開否定 平實居士所傳的眼見佛性妙法,想藉成功的否定 平實居士的事相,來扭轉自己所悟非真及被列為附佛外道之事實。

     

    但由慧廣法師所寫文字,及在網站上所貼文章的事實,證明慧廣法師明心也無,如何能知更上於明心境界的眼見佛性功德?既然眼見佛性也無,又如何能夠撰寫眼見佛性境界之文字而非難已曾眼見佛性的平實居士?由此可知,慧廣法師用自己想像的眼見佛性境界、用自己錯解的眼見佛性知見,用似是而非、顛倒黑白的眼見佛性邪見,來撰寫「眼見佛性的含義」一文,如是行為,已成就毀謗勝義菩薩僧、毀謗最勝妙佛法之無間地獄最重罪,將於未來無量世受長劫特重純苦的地獄果報,真是可憐啊!就是因為慧廣法師撰寫偏邪的「眼見佛性的含義」一文,公然扭曲 佛說眼見佛性內容的因緣,成就末學寫造《眼見佛性》—「駁慧廣法師『眼見佛性的含義』文中謬說」的緣起。文中,末學將一一舉示慧廣法師對佛法知見的錯謬處,使 佛的正法能夠昭然於世;也藉此機會,為已學、當學的佛弟子們建立眼見佛性正知見,為佛子四眾將來緣熟時眼見佛性而作準備。就以敘述此書的緣起,代替序文。

     

    菩薩戒子 游正光 謹序

    二○○四年五月於正覺講堂

    ********************************************

    [下一頁] 回總目錄頁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0-9/book999.h...

    參考資料: 佛教正覺同修會-- 學正法 來正覺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index.html
  • 5 年前

    ﹝空性﹞:空無一性。連自性亦非有。達入真空妙有自然之性。此亦非是《佛性》。

    何以為念為義呢?因若真達於此境界之時。亦無聖凡仙佛神靈光氣或一切界分.........

    只云此境:『渺渺至極、混沌至盡』非一切境非一切象,亦無人事物光氣靈或別稱。

    但若只以﹝空性﹞即云是佛則佛亦入兩邊之界。所以此絕非等量的。

    一般行修者亦能使心達入﹝空性﹞。但不能因此即稱他們為《佛》。

    又《佛》之果位。達圓滿功德智慧無礙究竟之行者。豈會只云其﹝空性﹞之境界呢?

    所以﹝空性﹞是行者修為之境界。非於此即能成為《佛》!

    介紹最簡單有效《觀音法門》修學之方式:可使妖魔鬼怪同修轉善……

    ﹝其他功法部落格上皆有教學﹞

    ●◎○心法門○◎●簡易在家修煉氣功充電強身之方法教學。

    。§。六字玄功。§。修煉之方法 。§。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彌吽。§。

    ﹝修持功法﹞:

    1..第一個字定要持﹝恩﹞音。因氣會往上衝。

    2.眼睛必定要張開。因屬光明且能清醒明覺。 3.唸出聲音。才能自聽自靜及自加持。

    4.雙手合十。氣聚心定。 誠心持唸。

    5.不急不徐一個字一個字。 輕慢且間隙平均。

    6.每日約持三十分鐘或十五分鐘不等。 能充電啟動靈動與氣功。 靈語亦會由此連帶啟發出來。

    修持中有任何疑問應立即詢問。

    更多詳細修持功法在本人部落格當中。

    http://blog.sina.com.tw/chang696969/

    福安!

    ●◎○心法門○◎●生活心禪。養生氣功。﹝完全免費教學﹞

    門主 覺行居士 張老師 想詢問網路上的網友們

    您們是否有在修持修行呢。 介紹一門修學心法。玄功。

    佛學。靈修。氣功之法門。 簡單易學。並可在家自修。

    亦能兼顧到家庭。和事業。 且可靈通問事。及安神位。

    靈療。除煞。和調磁場等。 所有教學及咨詢完全免費。

    請您有空要上去參觀一下。 相信對於提昇身。心。靈。

    之層次能有莫大的幫助。 請洽:新北市三重區力行路2段130巷7號4樓

    0919252145 張老師 室內電話:(02):22808857

    LINE:chang696969 http://blog.sina.com.tw/chang696969/

    ﹝請點上方網址才能進入﹞ 若您覺得不錯可自修或請幫忙弘揚及轉傳﹝功德無量﹞

  • 匿名使用者
    5 年前

    結合大悲心的空性慧

    結合大悲心的空性慧

    第四世雪歌仁波切

    如果是聽聞空性的法器,在聽聞空性之後,慢慢的他會理解到,空性在對治他的我執、對治他的自愛執、提升他的悲心是有説明的。或者說,提升他的持戒,或者在修世俗諦方便部分,能夠有助於觀三輪體空。但是,如果不是聽聞空性的法器,可能只會把空性當成研究外在的知識而已,與自己內心好像沒有什麼關係。

    「彼器隨生諸功德,常能正受住淨戒,勤行佈施修悲心,並修安忍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複能恭敬諸菩薩。」(入中論第六品)這一偈頌,總共有六句,第一句「彼器隨生諸功德」是所立,後面五句以六個內容來說明。六個內容即﹕一、常能正受住淨戒,二、勤行佈施,三、修悲心,四、修安忍為度生,五、善根回向大菩提,六、恭敬諸菩薩。

    「彼器隨生諸功德」,「彼器」指能夠接受空性的法器,「生諸功德」指聞思空性所產生的特性。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是能夠接受空性的法器,他在聽聞空性的道理之後,不只是可以瞭解空性,他還會想到其他跟聽聞空性有關的內容。但是如果不是聽聞空性的法器,他可能在聽聞空性的時候,會覺得空性好像只是一���所謂的知識而已,而不會有接著六種感受的產生。也就是說,本來空性能夠斷除我們內心的我執(輪回的根本)與自愛執,然而若不是聽聞空性的法器,在聽聞空性的時候,他沒辦法把空性及空性所要對治的顛倒心相關連到一起。

    如果是聽聞空性的法器,在聽聞空性之後,慢慢的他會理解到,空性在對治他的我執、對治他的自愛執、提升他的悲心是有説明的。或者說,提升他的持戒,或者在修世俗諦的這個方便部分,能夠有助於觀三輪體空。但是,如果不是聽聞空性的法器,可能只會把空性當成研究外在的知識而已,與自己內心好像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這六句反觀自己的內心﹕當我們聽聞空性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去想到聽聞空性之後,隨生這六種功德。如果可以的話,那你也可以算是進入聽聞空性的法器的行列。如果不是的話,可能就還不是。不過,不論你目前是不是適合聽聞空性,重要的是,我們在聽聞空性之後,要怎樣用於實修,或是說,要怎樣把這六功德做一個連系。

    一、常能正受住淨戒。假設是一位適合聽聞空性的法器,當他聽聞到空性的時候,他會猶如獲得珍寶一樣,他知道這是非常無價的寶貝。原因是,整個輪回是無始的,假設我們不去對治,輪回就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整個情況就像在一片混亂的狀態當中。通常我們會用無明的昏暗來說明這種情況。再加上有情本身也沒有看得見解脫輪回之道的一對慧眼。因此,如果有一個人聽聞到空性的道理,知道這個空性是可以幫助他從輪回的黑暗當中解脫出來,並且他也知道,空性不僅可以幫助他得解脫,甚至連成佛都可以。他現在得到這樣一個能夠解脫的門,得到這樣一個珍寶,得到這樣一個慧眼的時候,他會希望來世仍然能夠得到。而為了來世能接觸到空性,他還必須來世再得到人身,否則他就不可能再聽聞到空性。所以,為了來世能夠繼續修學空性,他這一世就要好好的持戒,持戒的心力因而比以前更強。

    二、勤行佈施。光是持戒得到具有十八暇滿的人身還是不夠,因為光有人身,仍有可能沒有時間修學佛法,必需為了生計,譬如吃的、穿的,住的種種去辛勤奔波。為了要讓下一世不僅得到人身,還要有閒暇的時間修學佛法,聽聞空性,在這一世就要努力的行佈施,因為佈施是讓下一世自己生活不虞匱乏的一個主要因素。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世間,其實每個人都是為了錢在努力。當然我們一生不能夠只是往錢看,就以學佛者來講,還需要考慮到,你必須要有時間學佛。你的生活不虞匱乏,才能有時間去聽聞空性,因此在這一世就必需累積佈施這個因。

    三、修悲心。假設已經持戒了,也佈施了,使來生也得到具有八暇十滿的人身,也有時間去聽聞空性,但是如果沒有以大悲心來攝持,則聽聞的空性所產生的力量是有限的。意思是說,這個空性頂多只能斷煩惱障。但是,如果所聽聞的空性能夠結合大悲心的話,這個空性的能力,就非常強大。它不僅可以斷煩惱障,也可以斷所知障。因為,有大悲心攝持的空性見,它能夠從無邊的正理去思惟空性,相對來講,它的能力就變得很強。

    四、修安忍為度生。假設一個人因持戒得到了暇滿人身;因佈施而生活不虞匱乏,可以有時間聽聞空性;也因有大悲心攝持空性見而能力強大。但是,假設這個人沒什麼威嚴,或者說容貌醜陋,這在利益聖教與利益有情上也會有困難,因為別人看了他也不會起敬重心,所以這時候必須修忍辱。

    五、善根回向大菩提。要證得圓滿正等正覺的佛果位,必須具備空性見和大悲心,兩者具足才有可能達到佛果位。假設不瞭解佛果位是以大悲心攝持的空性見、斷除二障之後所達成的,則即使我們嘴巴念著﹕「所累積的善行回向無上菩提」,這個善行也不會成為真正成佛的因。這點必須要辨認清楚的。

    六、恭敬諸菩薩。空性見與大悲心雙運,這兩者的結合非常的深廣,能夠修學這樣的空性見的菩薩行者,他是非常值得尊敬的。瞭解空性後,這時候才會真正的對於修學結合大悲心與空性見的這樣的菩薩,從內心深處生起敬重心。也就是說,他知道菩薩行者與二乘行者,其優劣差別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假設一個人沒辦法瞭解,大悲心與空性見結合的深奧之處,我們會說這個人並沒有真的尊敬諸佛菩薩。或是說,他的回向無上菩提,也沒辦法真正的達到無上菩提的量。甚至我們也可以說,這個人對於三寶當中的佛寶,也沒有真正生起歸依的心,即使在歸依這個階段。所以如果不瞭解空性,就沒辦法瞭解到屬於甚深道次第的空性,與屬於廣大行道次第的大悲心的結合,也就沒辦法瞭解到菩薩的修行有多麼的深廣,也就沒辦法瞭解到無上菩提的功德。所以,所有的這些,不管是歸依境、對菩薩的恭敬、對無上菩提的瞭解、對無上菩提的回向等等,這些都跟空性見的瞭解非常有關係。

    宗喀巴大師對這偈解釋得非常好,很值得我們研讀。他說﹕「得空見諸大乘人,由生清淨正見,于修廣大行品起極敬重。」這幾句話有很重要的內涵。就是說,如果對於空性見獲得毫無雜染、非常清淨的瞭解的話,連帶的會影響這個人對於修廣大行品的希求心,或者敬重的心,這是最值得稱讚的地方。宗大師的話是有根據的,也就是龍樹菩薩《菩提心釋》的一個偈頌﹕「由知諸法空,複能說業果,此為最甚奇,此乃極稀有。」這裏其實要說明,如果對於空性見沒有得到清淨的瞭解,會有一個可能性,就是說,不僅不會尊重這些廣大行品,甚至「見」與「行」會相違。如果對於空性見沒有得到清淨瞭解的話,得到這個空性見,反而會不去行廣大行,甚至會去做犯戒的事情等等。所以真正的空性見,或說清淨的空性見,應該是你瞭解之後,反而會更希求廣大行,兩者是互相輔助,並不是相違的。

  • 5 年前

    <金剛經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

    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研讀金剛經.仔細分辨 "佛所說義"."如來所說法".實際各有所指.

    如來本性 心.佛.眾生.是三無分別.法界實相平等的空性.

    佛性性空 空性並非佛生而知之.而是在人生過程中.見自如來本性.

    <大乘入楞伽經> 無常品第三之餘

    大慧。若不說者教法則斷。教法斷者則無聲聞緣覺菩薩諸佛。

    若總無者誰說為誰。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應不著文字隨宜說法。

    佛性遍知 依空性一切萬法無礙自在故以心不著文字隨宜說法.

    <六祖壇經>-頓漸品

    師曰: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佛性遍知 依"空性"從自性起用者.遍知一切萬法皆適"用".

    參考僻支佛的知見.能善分別諸法差別相.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反者道之動" 法界實相"動"是自反運動.

    <六祖壇經>-行由品

    ...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佛教.仁者心動)

    "弱者道之用" 自性起"用".強弱之中取弱用.

    <大乘入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無能所取及生住滅。如是思惟恒住不捨。

    大慧。此菩薩摩訶薩不久當得生死涅槃二種平等。

    大悲方便無功用行。...(佛教.無功用行)

  • ?
    Lv 6
    5 年前

    空性是可以相當於佛性的!!

    如『大般涅槃經』卷二七:「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謂大涅槃。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佛性常恆無有變易,無明覆故,令諸眾生不能得見。聲聞緣覺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於我,以是義故,不得第一義空;不得第一義空故,不行中道;無中道故,不見佛性」

    「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從緣起無我的立場來看,所有眾生之心都是『自性空』而『無我』的,若將「眾生心的空性」稱作佛性,那麼就會得到「眾生都有佛性」的必然結論,這是依勝義諦來看。此處將佛性建立在心的勝義空性,也可以說是以「性寂」為重。但若將「性寂」強調過了頭,忽視心的世俗認知功能的提升,那就落入「有理無事」,那就落入『真常唯心』而不符緣起的法則了!

  • 5 年前

    爸爸是否相當於父親?

  • 匿名使用者
    5 年前

    空性的體驗

    黃國達

    『般若經』云:「深奧者,空是其義,無相、無作是其義,不生不滅是其義」。『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空不但是大乘佛法的共義,也是阿含經所認可的,如「眼空,常恆不變異法空......。」至於如何體悟空性,進而安住於空性,更是大小顯密各宗所共同重視的。

    體悟空性的智慧稱為般若,空性又稱為實相、真如、法性、實際等,這些都可說是空的異名。能悟入空性,不但自身可以趨解脫,對於大乘行者而言,也是以勝義菩提心,廣行慈悲利他而不退墮成為「敗壞菩薩」的保證,對於「人間佛教」實踐者,更是生生世世淨化人間的宏願得以落實的重要本領,否則自身煩惱無明深重,自顧尚且不暇,如何能「救度眾生」?

      但是空是「甚深」、「難通達極難通達」的,有什麼方法,能循序漸進,順入空性?首先,我們要正確地理解「空」的含義,空不是「無」,也不是形而上的「本體」,不是一種「理論」,甚至也不能說是一種「境界」,空是每一個現象,任何一種存在所共同具備的性質,沒有不變性、孤立性和實體性。所以,這只是一切法的真相,雖然可以用理論解說,可以用心去體會,卻不是「言說」、「思惟」等心意識的作用,因此,空即是諸法實相。

      悟入空性的方便,以「無常」最容易下手,無常並非「實體」的存在,而是「常性」不可得,也就是沒有固定性,一切都是在變化的,有生住異滅,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的過程,沒有絲毫的固定性。無常看似簡單、易懂,但要深化到內心,廣泛地了知沒有一法可以例外,就要下一番功夫。在經驗上,我們可以體會大自然的變化、世事的變遷,以及意識的流動,但在認知上仍有一些盲點,例如有人相信永恆的「上帝」、「天堂」、「靈性」、「真我」等精神上的不變性,或「極微」、「剎那」等物質上的不變性。精神上的「永恆性」,其實是非經驗的想像產物,或在專注定心中的心靈意象而已。至於物質上的「永恆性」,經過科學的探討,也已經證實質量、能量、時間和空間都沒有固定性。

      對於無常的體驗到了深刻的地步,就會對人生觀、宇宙觀產生重大的蛻變。生命既然是剎那不住的,世事既然是變幻莫測的,而宇宙本身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是可以依恃的保障呢?沒有,一點也沒有,唯有在無常變化中,內心安住,接受無常的事實,坦然地活在無常中,不要求永恆不變,因為要說永恆,「無常」可以算是不變的真相,徹底的真實了。同時也不依賴任何保障,唯有把握當下,精進努力,才是使「改變」更順暢的有效途徑。不喜歡的人、事、物既然已經來了,就好好應付,喜歡的人、事、物來臨,也要善加愛惜。死亡、意外、不幸,誰也不能倖免,存活、好運、美滿幸福也是無常的。一切「有為法」都會成為過去,唯有「無為法」--無常或空性,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沒有渴望、企盼,也沒有逃避或抗拒,只是真實地活在當下,就是安心之道。

      無常的體驗不僅讓我們內心自在,在對人、事、物的看法上,也會有更寬廣的空間,一切都是會改變的,可以進步的,可以展現積極性、開創性;只要努力修行,即使是煩惱的眾生,也可以成為圓滿的佛陀,所以,不要輕視任何一個人,困難的事情,經過智慧的觀察,可以迎刃而解。由此而推演,對人比較沒有成見,也更有包容性,對事也比較能保持彈性,不會死腦筋,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這不是天真的樂觀,而是參透萬化之後,所見到的可能性。

    有了無常的體驗,還要進一步體驗空性,空是沒有孤立性和實體性,一切現象都只不過是各種聯結和關係所相對襯托,呈現出來的形式而已。體驗空,不必遠求,當下就地取材就可以做到。如果您正在吃蘋果,您就來觀察蘋果的空性。蘋果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存在是因為有種子,有土壤、陽光、水份養料,有人栽種,運銷,你再從店裏把它買回來,這就是一種關係和聯結,才有蘋果在眼前可以享用。而當前的蘋果與周遭的一切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結。首先,它與你的身體聯結,一口一口地進入你的胃腸。同時它也沒有離開地心引力,它的紅色表皮,由於燈光照射,看來十分可口,它的滋味,被你的舌頭和你的心辨識。所以它不是孤立的,它只存在於所有這些關係之中。

    我們可以再觀察更複雜的現象,但是同樣地,它也沒有孤立性和實體性。假如我們現在正在工作,這項工作需要依存於你的公司的客戶需要,你的專業知識,公

    司內部分工,你的身體、頭腦的精密協調之下,逐步完成。而這項工作提供了很多客戶服務,讓他們得到生活上的便利,帶來了公司的利潤和你的收入,以及家人的溫飽,進一步帶動社會的進步,它像一面關係的網絡,你的當下就是中心點,而沒有任何終點或絕對界限。

      當我們經常把眼光打開,不再局限於自己所看到的部份,而留意到各種關係和聯結,我們就逐漸生起空性的智慧,我們會發現每一個現象都比我們過去所認定的更為鮮活、豐富。在現象上,每一事物的存在,表面上是可以區隔、劃分開來,然而在智慧的深入觀察之下,你將會確認事物之間的真實、絕對的界限是不存在的。只不過為了便於辨認,所以給它一個名稱和定位。實際上,不是先有兩樣事物,然後發現彼此的聯結和關係,而是在根本上,存在就是連續的、關聯的,沒有界限的,這就是事物的本質--「空性」。

    這種「空性」的觀察和體驗是我們所不熟悉的。除非不斷地把眼光從膠著於「單一化」、「固定化」、「絕對化」的習慣中扭轉過來,不斷地移到它的連續和關聯上,才會把這種無始以來的「自性見」打破。

    當我們愈來愈活在沒有「絕對」、「界限」的狀況中的時候,我們的心靈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蛻變。我們將不再用固定的角度來看待事物,而開闊視野。腦海中不再堆滿了「自我」、「自尊」、「追求完美」、「害怕失敗」、「逃避現實」、「絕對正確」、「有用」、「沒出息」等等一大堆僵化的思考模式。全新的世界將會展現:每個人都有希望,每件事都有可能,人生是無止盡的成長和學習。成就只是感覺,生命中的每一個過程都有價值,周遭的事物,包括大自然,都有它的美感。由於這樣的改變,空性的體驗使人更有活力、欣賞能力、創造性、平靜以及愛心,這就是佛法的「覺」所引導的「菩薩道」、「菩提行」。它沒有佛法和世間的對立,所謂「當體即空」,「佛在人間」就可以透過空性的智慧來實現。

      生命在我們的認知中有著種種的苦、缺陷和局限,透過空性,我們的心靈找到自由和喜悅之道。佛法並不是要我們整天愁眉苦臉,哀聲歎氣,否定生命,而是要以智慧和慈悲來自我改變,進而改變這個世界。每個當下的存在都具備無限性,無論自他,小至一花、一草、一言、一行,一個情緒、一個想法,大至社會、人類,法界有情,都可以這樣來觀察、體驗它的空性。可以說,隨處隨時都是學佛的契機,不是嗎?

     

  • ?
    Lv 6
    5 年前

    所謂「空性」,意即形相猶如虛空而具有自性的心

    亦即六祖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的第八識本心真心、禪宗所悟真如

    故在大乘經論裡,「空、空性」就是指第八識如來藏真心、本心

    是故,「空性」即指具成佛自性的「佛性」

    說「空性相當於佛性」已有些不妥當,因為兩者同指第八識如來藏

    其間為等同關係,而不是只具「相當」性而已。

    如 kisc 所引«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云:

    如是空性「不生不滅、 無來無去、不一不異、 非斷非常。」等云云

    此經文中所揭示的「空性」體性,就唯是「佛性」所具有

    實為恰當的佐證與回應。

還有問題?馬上發問,尋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