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8 個解答
- 明 於六觸入處修因緣觀Lv 78 年前最佳解答
五蓋有法可治嗎?-----版主 吉祥 安那般那念可以調伏散亂心(掉舉蓋)與昏沉(睡眠蓋) 當度越了散亂心與昏沉以後,接著再來修因緣觀。 修因緣觀才能斷疑蓋,修因緣觀,見因緣法,才能對佛法僧成就證淨,這就是斷疑,調伏疑蓋,斷疑蓋。 修因緣觀才能明白五蘊因緣生,俱備五蘊因緣生的正見之後,則能了知緣生法無常、苦,所以對緣生無常苦的五蘊,能夠生遠離、無欲、離貪的正見。 這就是斷貪欲蓋、調伏貪欲蓋,能夠對緣生無常苦的五蘊,因為正見緣生、了解緣生是無常苦,才能遠離種種欲求不得而起的瞋恚,如是才能遠離、斷除瞋恚蓋。 所以修行先修安那般那念、遠離散亂、調伏昏沉、成就六根寂止、內在清明的初禪。 再修如理作意(因緣觀),在六觸入處修因緣觀。在眼入處修因緣觀,觀五蘊怎麼起!在耳、鼻、舌、身、意入處修因緣觀,觀五蘊怎麼起!正見生死五蘊是如何生起的!洞見十二因緣法,了解生死輪迴苦是怎麼起! 到這個時候,對佛法僧生起淨信不疑,成就信根、斷除疑蓋。 明白五蘊是緣生,這時候就能斷除妄見,斷除五蘊是常、是樂、是我、是我所的妄見。 能對緣生之五蘊生遠離貪欲、應當離貪才能斷苦的正道明見。所以就能夠調伏貪欲、遠離貪欲,這就是調伏貪欲蓋。先能調伏貪欲蓋,接著才能調伏因為欲求不得所起的瞋恚、調伏瞋恚蓋。對可喜可樂之事不生貪欲想、不生喜貪、不生意想。對不可喜不可樂之事遠離瞋恚想以上就是斷除五蓋的修行次第 專注的念住入、出息(安那般那念)剛開始可以用數息,但過一段時間就要捨棄,因為成就初禪,不能用數息法。初禪正受是言語止息,所以數息法不得用,數息法不得成就初禪,所以數息後還得隨息,隨息念住、念而隨之。對於睡眠蓋,一直以來是多數禪修者難以克服的問題,這需要專授息禪的禪師現場親自指導傳授及安禪禪師的引導和護禪禪師的一旁觀照守護,就能較為容易的度越昏沉的問題。 修因緣觀之前,不需要入二禪三禪四禪的禪定,是要安住在初禪、有尋有伺、有覺有觀、才能在六觸入處修因緣觀,所以在修禪定的時候不需要有深禪、初禪就行。 對以上的修行次第有興趣的話,建議撥空參加一期的禪修營。
原始佛教 中道禪法 九日禪 Posted on 2013 年 08 月 17 日 原始佛教 中道禪法 九日禪
圖片參考:http://www.arahant.org/images/taiwan/20131005.jpg
(點擊下載活動海報)主題:原始佛教中道禪法 九日禪 禪修指導:隨佛尊者 Ven. Bhikkhu Vūpasama 內容:傳承 釋迦佛陀的真實教
一、 修證「十二因緣觀,見法,得法眼」
開展七菩提支,次第成就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圓滿一乘菩提道。
二、 以身心緣起的如實知見,學習「生命療癒」
的身心禪法,度越人生憂苦的困境。 時間:2013年10月5日~10月13日 (共九天)
(9月24日截止報名)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登山路139-3號 報名方式:1. 傳真報名 (02)2896-2303 (報名表下載)
2. 網站報名 洽詢專線:(02)2892-1038交通:捷運北投站下,再轉搭小7(登山路小店下),
小9、小26(十八份下) 費用:免費 (十方可隨喜護持)主辦單位:中道僧團協辦團體:中華原始佛教會暨中道禪林
- 8 年前
佛教有種種修行法門, 有很多方式都可以去對治. 但我想回問, 五蓋需要對治嗎? 對治五蓋又是佛法修行的方向嗎?
對治五蓋是佛法其中的一種修行方向, 但不是唯一. 也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
平常累積功德, 平是給人良好的感覺, 種種修行方式都行.
念經可以, 懺悔可以, 反省可以, 思維也是, 念佛可以, 願心可以, 持咒也行, 功德迴向也是. 心理學上種種方式, 皆可用之.
2013-08-19 20:57:25 補充:
貪欲, 要看貪甚麼? 再根據所貪目標物, 思維對治. 很多一般人貪的東西我不貪, 那是因為我知道那些東西對我沒有用, 哪些東西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看清楚了, 自然放下.
瞋恚, 也可思維對治. 到底為甚麼而生氣? 很多事情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 並在生氣的時候想想, 我是否可以選擇更好的態度去面對.
睡眠? 這和個人生理機能有關係. 要對治睡眠要有一顆能讓自己辛苦的心. 辛苦沒有關係, 辛苦的要有價值.
掉悔? 有可能是生理問題, 腎虛者思考不易集中. 可以修習禪定.
疑蓋? 市面上有相關心理書籍, 請參考.
參考資料: , 自己 - 鳳梨王來Lv 58 年前
所謂五蓋,即是指:[3]
貪欲蓋,執著五欲的境界,因而遮蓋心性。
瞋恚蓋,於違逆的境界而忿怒,因而遮蓋心性。
睡眠蓋,心志昏暗、色身沉重,不堪正常的使用,因而遮蓋心性。
掉悔蓋,掉─意謂心念躁動:悔─意謂於所作的事而心生憂惱,因而遮蓋心性。
疑蓋,於所習之法猶豫而不能決斷,因而遮蓋心性。
佛教鼓勵以五種修行方法來對治五蓋:
不淨觀對治貪欲。
慈心觀對治瞋恚。
精進觀對治睡眠。
數息觀對治掉悔。
信心對治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