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評論》太極拳要不要練氣 (一)
太極拳要不要練氣 (一) 修煉太極拳到底要不要練氣,網路上爭論不少,人言言殊,各有見解,各持己見,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沒有交集點。如果見解不同,而能各自表述,互相尊重,則不傷和氣。太極拳確實是需要練氣的,引述如下:拳經云:「氣宜鼓盪,神宜內斂」,氣的鼓盪分為內與外。內,指藉由呼吸吐納,促使橫隔膜上下壓縮,振盪內臟,使五臟六腑得到運動與溫養,達到強化內臟的作用,使體內氣機活化,激發臟腑功能;內臟強壯,外表的肢體肌膚容顏才能煥發。外,指外面的空氣。體中之內氣要與外面的空氣,互相摩盪,產生一道道的阻力暗勁,藉由內外氣之摩盪,產生往復摺疊的圓弧迴旋力,也藉由下盤樁功的穩固,而成就借力省力的機制。內外之氣要能鼓盪,當然得透過練氣階段才能成就,所以太極拳是要練氣的。拳經又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這是說太極拳無論是練拳架或推手或實戰時,它的行功或發勁,原則上都要由腳而腿而腰,完整一氣的。完整一氣的說法函蓋肢體的完整與氣的完整,若氣不完整,則身便散亂,不能得機得勢,就不能稱之為完整一氣。所以,欲得完整一氣,只有透過練氣,才能驅使駕馭自己的氣,使之內外相合,而得完整一氣。王宗岳拳論說:「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氣,經由意念的導引,可以下沉於丹田;意守丹田則氣沉丹田。丹田又稱氣海,是聚集內氣的地方,丹田如大海,可以聚氣而不溢損,丹田氣足能形成厚軔的氣囊,可以抗打擊,可以承接消化重力的衝擊,這個氣囊富有彈力,功夫深的人,可以達到化打一致境界。氣既需經由意念導引才能沉於丹田,所以,太極拳是要練氣的。行功心解云:「以心行氣,務令沈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當然是指以心思意念去行功運氣,是無庸置疑,不必多做解釋;行氣時還得沉著,沉著後才能收斂入骨,斂入骨髓筋脈之中,凝聚成不為人知,不為人信的內勁。行功心解又云:「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運勁如百煉鋼,無堅不摧。」。行氣如九曲珠就是氣遍身軀之謂;氣遍週身,才能無往不利。只有透過練氣,才能氣遍週身,才能無往不利。運勁如百煉鋼,無堅不摧。這邊說到「勁」就同千錘百鍊的金鋼,金鋼是無堅不摧的,內勁好比無堅不摧的金鋼,豈是那些練蠻力,練機械式的速度,而誤以為是內勁者所可比擬。行功心解又云:「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蓄勁拉弓,是要行氣的,不是靠蠻力而為,所以謂之「蓄勁」,而不謂「蓄力」,道理明矣!發勁如放箭,是疾速不拖泥帶水的,使力則是僵滯呆板而無彈力的;發勁如迅雷不及掩耳,意到、氣到、勁到,同時同步到達,始可謂之「如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