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評論》台灣 VS 中國 陳雲林事件與台灣已獨立事實
中華民國(台灣)
中華民國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一個成立於 1912 年的民主共和國。清朝滅亡之後,中華民國成為當時中國的代表,並有效統治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北伐統一後首都定於南京市。不過於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在與中國共產黨的對抗中失利,並失去所轄中國大陸絕大部分的領土主權。1949 年 12 月 7 日中華民國將中央政府遷至當時甫脫離日本統治的台灣,並在當地延續國祚至今。同年中國共產黨亦於中國大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形成台灣海峽兩岸長期對峙的��態。
中華民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雖然在冷戰格局的影響下,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仍長期在聯合國擁有中國代表權,然而自 1971 年聯合國轉而承認並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處於外交弱勢的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國際空間也從此不斷縮小,中華民國雖然目前不受國際社會普遍的承認,但與世界各國保持著密切往來的半正式關係。中華民國自晚清創立以來,雖經洪憲帝制、溥儀復辟、內逼外侮,但國祚延續,至今仍得到世界上 23 國政府承認,建有正式外交關係。
中華民國政府視己為中國之正統傳承者,但自 1949 年遷往台灣後,國際社會始以「國府中國」或「自由中國」來稱呼中華民國,並以「紅色中國」或「共產中國」來稱呼位於中國大陸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示區別。以「台灣」替代中華民國名稱的情形可能自越戰時開始普遍。1971 年 10 月 25 日,聯合國大會就改變中國代表權之「重要問題案」表決投票,未能通過,中華民國代表團主動宣布退出聯合國。隨後,聯合國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取代中華民國代表投票表決,通過第 2758 號決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唯一合法中國代表。而在 1979 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前,美國便開始普遍直接以「中國」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近斷交時開始直接以「台灣」稱呼中華民國,美國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原則中「一個中國」政策下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中國代表。今日,「台灣(Taiwan)」成為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另一個稱呼。
2008 年 8 月 16 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重新定位爭取加入聯合國提案之方向,從過去的「入聯案」或「返聯案」,在 2008 年聯合國大會新一期會期中則重新定調為「參與案」,同時在名稱上變更 2007 年以「台灣」名義申請之作法,而改為「中華民國(台灣)」。
2008 年 8 月 28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則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沒有資格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2008 年 9 月 18 日瑞士日內瓦之初審法庭裁定,中華民國具備國家所有特徵,具法律人格與訴訟權利。
台灣海峽兩岸由於長期的歷史分隔及逾半世紀之政治分治與對立,兩岸政府和台灣內部人民對於台灣之政治地位、主權歸屬以及「中國」之意涵一直存有爭議及矛盾,形成了複雜多面並難以短期解決之台灣問題。自 1987 年以來,兩岸在經濟及文化上之交流日趨頻繁,在當前兩岸社會及文化差異依然明顯之時,兩岸關係基本維持和平狀態。
全文轉載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 網址。更多有關中華民國(台灣)的國情、歷史、地理、政治、外交、憲法範圍、軍事、經濟、交通、人口、文化請至維基網站查詢,本文最後修訂在 2008 年 11 月 14 日(星期五)10:13。
快來成為第一個回答的人。